大众普遍认为阿加莎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人性,但其实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在讨论人性,推理小说不过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娱乐性较强的分支而已。阿加莎最喜欢写的素材一个是情杀,一个就是争夺遗产啦(金钱这个主题是阿加莎最为得心应手的,比她的其他言情剧情写得都好),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致命遗产》,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包括很多感情纠葛的本质还是对遗产的争夺。她之所以写得好,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体验。这些可以通过读她的传记来了解到。我推选的阿加莎最深刻的作品是《无人生还》,这部书中她对正义的讨论和呈现方式确实发人深省。(而且这部书从出版以来一直畅销,受欢迎程度非常之高)另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马普尔小姐系列之一的《无妄之灾》,也是读罢受到了长久的震撼。这些故事大多数揭示的都是人性中自私、贪婪的部分,但是有很多时候读者会被带入到情境中,宽容这些人人都会呈现出的“恶”。虽然杀人动机可以被粗略地分类,但是阿加莎能够做到在每种动机中杂糅很多其他元素,比如宗教(邪教)仪式、历史、女性意识等。
她的书应该属“老绝版”了,能淘到几本那简直高兴的可以飞起了。而且,阿婆的书分好几个系列,记得我第一次看无人生还刚接触她的书时,真的是彻底疯狂,讲真啊千万别将希望全部寄托在kindle上,kindle上阿婆的书还被大幅度的删减过,当时就为了收集她一个系列的书,真的是跑遍了好多书店,想想过程的艰辛啊,虽然在书店看见了,但是另一个最畅销系列的书已经不完本,有点小心酸。撇开小说的起名不谈,总之剧情非常吸引人。想想初一的时候上课心里都依着那个案子,好几次偷看差点被逮个正着,阿婆的书有毒啊,绝对比东野圭吾的书还吸引我。推理类悬疑类的书籍看过许多,但是不知为何每次读阿婆的书,她的书会在我心里远去。
大概在08年左右,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陆续整理出版阿加莎的侦探小说,我是这个系列的受益者之一(虽然有部分的翻译处理再加之后来版权中断没能出版完全而稍有遗憾,这次出版确实为阿加莎作品在中国年轻读者间的广泛传播起到了很积极的影响)。手里的第一本书是《鸽群中的猫》,这是阿加莎一本非常低调的作品,所以读完并没有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直到后来读完《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这本书一直是我的最爱)等,我才开始慢慢有意识得去找更多她的作品来读。不过阿加莎一生最著名的三部作品我全部被泄底,《东方快车谋杀案》和《罗杰疑案》不知道为什么我会上来先把后面翻开了……真的很遗憾啊。阿加莎是一个很高产的作家,生前还进行戏剧创作和改编。现在许多年过去了,我断断续续读了大概三、四十本,但是仍然还有一大堆她的作品没有读过(包括一直不想看的《帷幕》),特别是她的一些短篇集(好像只看过《死的怀念》和《死亡草》)。阿加莎作为女性作家的风格比较鲜明。她在人物塑造以及故事的叙述方面,语言都比较平实细腻,舒缓而能使人愉悦。我刚刚看到一个问题是对比柯南道尔和阿加莎的写作手法,里面很多人指出柯南道尔的叙述技巧很高,作品基本上充满着冒险性外加部分惊悚效果,这是很能吸引读者的。阿加莎就比较重视推理的过程,所以在这一点上,阿加莎是更为“严肃”的推理小说作家,会在写作的时候,对证据、证词等线索进行非常详尽的描述,让读者公平地参与到侦探过程中。这一点上柯南道尔是比较弱的,所以有时候虽然故事很精彩,但是线索和结果的匹配经常让人莫名其妙。一般阿加莎不描写犯罪场面,死讯可能只是某个角色讲述的或者报纸上刊登的。唯一曾让我感到有点恐怖氛围的是《沉睡的谋杀案》,还有《斯泰尔斯庄园奇案》里描写的被氰化物毒死时的痛苦场景,这些与其他推理小说作家相比绝对是属于“温和派”(我一直觉岛田庄司写的一些内容很压抑)。此外,阿加莎很偏爱毒杀,毒杀的死状较其他剥夺生命的方法比较平静。毒物研究也是阿加莎非常擅长的领域,战争时期她在这一方面积累了很多知识和经验。《白马酒店》、《沉默的证人》等作品中死者都是死于毒杀。虽然不能以死亡场景给读者带来震撼,但是巧妙的下毒手法有时候也是引人入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