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奥秘致力为广大影视爱好者提供电视剧电影未完剧情揭秘
你好,请登录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优质

711次浏览| 2022-07-29 22:32:37 更新
来源:互联网
5个回答
满意答案
177 0

浅说:茶道一个浅字两层意思:一是表面的不深入的;二是肤浅之意,如遇专家偶读之,会心一笑,不致据理理论。茶道(百度词条):“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烹茶饮茶的礼仪。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茶道源于中国,之后又传入西方。”“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这是现代茶人借道家的“天人和一 ”的哲学思想,注入了现代茶道。而非古而有之。再一层我想是借道家来说明茶道一词是出自中国,因为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不是外来的。“茶道源于中国,之后又传入西方。”?日本恳定不在中国的西方。西方诸国叫茶礼仪不叫茶道。可见百度词条上的解释也是不严谨的,有随意性。我查阅《辞海》,无‘茶道’一词。1996年出版的舒玉杰先生的《中国茶文化今古大观》是一本茶文化专著,书中包括:“中国名茶品类、饮茶知识与习俗、茶圣陆羽生平业绩、今古茶器与饮茶风尚、天下名泉佳水、今古茶诗、今古茶联、茗事典故八部分。”无茶道一说。故‘茶道’一词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尚无此叫法。中国‘茶道’一词的出处是唐人筆记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一词最早的记载。那么这里说的茶道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茶道吗?下面是《封氏闻见记》原文饮茶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太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逐成风俗。起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类甚多。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远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怀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著黄衫、戴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饮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为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及此羞愧,复著《毁茶论》。伯熊饮茶过度,遂患风,晚节亦不劝人多饮也。这篇唐人筆记生动地记述了当时常伯熊和陆羽在茶事上的表演,当时虽然被封演说成茶道。但“道”从解字讲:就字形而言,"道"是一个人处在十字路口的情形,如果是引人上路,则作"导"解。这里说的"道",我个人理解只是一种程式,而非道家的道,带有哲学含义。《茶经》也只是单纯的记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和结构有:卷上:一之源 ,讲茶的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卷中:四之器,叙述煮茶 、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卷下: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八个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里没有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因此叫茶经。中国的茶文化出现很早,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很早就有了“茶道”的概念,却没能够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最主要的是人们在茶事中应得到什么样的感受而缺失正确的引导,既总结茶事中的精神所在。只有一套茶道的形式,便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张照片,照片上不止是日本人,还有欧洲人,看他们注视茶师的神情,这就是茶师在茶道的过程中将人们引导到一个自我无物的境界。这正是千利休的茶道思想,继承珠光、绍鸥的衣钵,继续追求着"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之境界。珠光已经基本荡涤了茶文化中娱乐性的因素,利休更彻底的斩断了旧式茶文化中与物质世界的种种联系。(而我们的某些流派的茶道,美丽漂亮的茶博士舞一般的表演后,竟会获得一片掌声)。利休曾经用柔弱的茶道美学力量、扭转着当时浮夸奢靡的美学。并重新建立新的价值观。他将日本传统的茶室缩小,更将〝待庵〞(利休茶室的名字)茶室的门设计得非常低,权贵们进入他的茶室,必须除去华服甲胄佩刀与肋差,矮身低头进入。他用柔弱的茶道美学一改日本战国时代诸侯的奢靡风气,从几乎是需要弯腰进入的屋门等,让人谦卑下来,一旦有了谦卑的心,才能体会大自然的优美、茶汤的禅意。正像利休之妻宗恩所感受的那般:“坐在这里,把我带回了童年,似乎我犯了错藏身于此处,屏住呼吸,担心被父亲斥责。”在狭小的空间里,任何的娱乐都是无法进行,而主客举手投足如果不遵循一定的礼法,茶事就根本无法完成,茶道成为了一种修行,任何物质上的欲念都不能存在在茶室之中。主客在极近的距离促膝而坐,面貌、动作可以历历印在对方的脑海里,从而达到以心传心,心心相映的境界。千利休的茶席上,没有密谋合议,没有严肃谈话,没有音乐助阵,只有风声鸟叫,只有大自然。千利休的一首诗,正体现了他的茶道精神:先把水烧开,再加进茶叶,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无所有。多么动人,茶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简单的动作、一种单纯的生活,这便是茶道。在人心浮夸、权力及欲望横流,穷得只有钱的丰臣时代,千利休像个有创意的行为艺术家,他透过喝茶这种行为,茶席的仪式,用禅学意境、独处的美学理念,对抗着当时的乱世的主流价值,千利休的美学和茶道精神就是“侘寂”。侘寂是残缺之美,不完善的、不圆满的、不恒久的,是朴素、寂静、谦逊、自然……。“侘”是在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寂”是时间上的光泽。日本后阳成天皇天正十八年春,秀吉召来一直不肯顺服自己的千利休,命令千利休当众为他的茶室插花,插得相称才可免死。传统的插花是用筒形的器皿,秀吉却故意出难题,叫人给千利休准备了一个铁盘子,里面放了一些水,还有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在座的人都为千利休捏一把汗。千利休神情严肃而悲哀,将那在雪地里挣扎了一个冬天生命,刚刚淀放出全部美丽的梅花拿在手里,一点点地揉碎,让它们随意飘落在铁盘里的水面上。生命在众人的面前被毁灭着,最终只剩下一枝光秃秃的枝干上带着三两朵残存的花苞,气息奄奄地斜倚在铁盘旁边。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过程。在场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就连想看千利休出丑的秀吉也垂首肃穆。这让我想起川端康成的散文《花未眠》中的情景:有天在热海的旅馆半夜醒来,忽然发现桌上插的海棠花正艳丽地盛开著,我大吃一惊。‘在我沉睡的时候,海棠花未眠,竟然寂寞地盛开著’。现代茶道我认为就该像《花未眠》中海棠花在寂寞地盛开著。喝茶是寂寞地,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在喝。就像我在《绿茶》篇中提到的黄山脚下那位老茶人,他是寂寞的,他看着天井中的日升日落,在想什么无人知晓。只有茶伴着他,和他一起寂寞。说到此,我所崇尚的茶道思想己经了然。

269 0

         日本茶道和佛教禅宗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被后世誉为日本茶道开山祖师的村田珠光,就是日本著名禅僧一休和尚的弟子,曾经跟随一休学禅。他对于禅法有所领悟后,就在茶道中融入了禅的元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时至如今,日本茶道中到处可以看见禅宗的元素。当今日本抹茶道的三大门派是里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三家的家元(即掌门人)和迹目(即接班人),都必须要去京都的禅寺中参禅。日本的茶人们认为,只有注重内心的修持,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茶人。成为一个茶人,其本质是成为一个修行人,而不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在中国的禅宗历史上,和茶也是关系密切(当然,我必须承认,咱中国的茶好喝多了),禅僧们经常喝茶,提倡要体悟“禅茶一味”的境界。而最著名的和喝茶有关的禅宗公案,来自于唐代大禅师赵州和尚。据《五灯会元》所载,这位享寿120岁的开悟者,曾经让不同身份的禅僧都“吃茶去”,以此来指示学人认识自心。从此以后,“赵州茶”就成了中国禅宗一则耐人参究的公案。

常有人说,日本的茶道是源于中国的,这话不太对。日本的茶道内容之丰富深远,类似于宗教——关于美的宗教,在数百年中形成了一套美学思想,对日本文化艺术影响非常大。中国的茶文化则没有在这个方面有明显表现。一、日本茶道怎么来的日本茶道并不是与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古代日本既不种植茶树,也不喝茶,直到7世纪左右,才从中国学会了喝茶。当然,随着茶道的流行,日本各地都出产了许多名茶、名茶具。这是后话。在平安时代,日本品茶之风在皇室、上层贵族阶层之间非常流行。当时还不能称之为茶道,茶事盛会上注重的是彼此炫耀进口茶与茶具(许多优质茶、茶具就是来自于中国)等等,茶事结束后再举办一场酒会,类似于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真正的“茶道”是从室町时代的寺院茶开始的。寺院茶也来自于中国。中国种茶、喝茶的历史比较长,尤其对于僧人来说,清苦的茶水可以提神醒脑,是参禅打坐的最佳伴侣。日本在向中国学习文化艺术、学习佛教的时候,便将寺院茶也一并学了过来。

都是为了品茶交友。但是内容和形式不一样。中国的茶道没有感受过,但是认真的以品茶为目的的,也尝试过,漱口,然后不吃任何东西影响味觉,然后喝下去。当然,泡茶的水温道具以及茶叶重量都要讲究。与其说是茶道,不如说是如何使茶叶更好喝,吃的精神才对,在于茶叶的本身。至于有没有形成这个道就不清楚啦。日本只感受过抹茶道,一个日本朋友也是开茶叶店的。日本抹茶很严肃,不管客人还是主人,都严格遵守规定。泡茶的人,出来泡茶要按规定步数走到那泡茶,从端茶到收回茶杯的步骤和台词和动作都是很固定,例如蹲坐的姿势,给你端茶送点心的姿势。而且抹茶茶道,是不添茶而且还有茶点,我觉得茶点太甜了,忍不住一口干掉了抹茶,然后又不能添杯,所以感觉很尴尬。所以从这个可以感受,日本茶道更加着重于道这个东西,喝茶只是个方式。通过这个方式在精神上的交流。

59 0

茶道起源于佛教禅宗的醒念修行法门,日本人有儒不唯儒,所以此道流传、发展下来。中国儒家借应试教育之利,一家独大,造成长期庸俗化社会,缺乏宗教超越精神,一旦科举废除,传统文化分崩离析,功利化文明的缺点昭然若揭,殊可叹息。

收到711个赞
最新文章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
追剧小科普07-29
DNF玩家资讯
DNF玩家资讯
711
抽象主义如何理解?
抽象主义如何理解?
追剧小科普07-29
东山人君
东山人君
521
如何能显示自己很有文化?
如何能显示自己很有文化?
追剧小科普07-29
南小昌
南小昌
439
怎么写墓碑文?
怎么写墓碑文?
追剧小科普07-29
戏说三农
戏说三农
502
怎样挑选结婚日期?
怎样挑选结婚日期?
追剧小科普07-29
中国乡村之声
中国乡村之声
624
斑马身上的花纹有什么用呢?
斑马身上的花纹有什么用呢?
追剧小科普07-29
游戏提莫
游戏提莫
374
砚有着怎样的历史?
砚有着怎样的历史?
追剧小科普07-29
旭旭地游戏
旭旭地游戏
594
如何在短期内学会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
如何在短期内学会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
追剧小科普07-29
乡村记事
乡村记事
363
有哪些吉祥的摆设可以布置在客厅?
有哪些吉祥的摆设可以布置在客厅?
追剧小科普07-29
影视怪蜀黎
影视怪蜀黎
933
为什么网络上会有这么多的喷子?
为什么网络上会有这么多的喷子?
追剧小科普07-29
家庭养花小知识
家庭养花小知识
317

家庭养花小知识

还没有个性签名哟
作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9-2013 WWW.YI2.NET All Right Reserved 湘ICP备160204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