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的诞生,开始专门设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称为“斧钺”。他以木为框,有着浓厚的封建等级意味。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成了古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所蕴含的封建礼制观念并未完全消失。不仅如此,古人对于屏风的运用和摆放还与那个时代的风水观念密切相关。例如古人认为厅堂内须注意藏风养气,而屏风是家中财气的守护关卡,有助于家宅“藏风聚气”留住财运。屏风在我国历史上不仅被当做实用物品,而且被赋予某种人格,成为一种精神文化载体的家具之一。
汉人李尤《屏风铭》:“舍则潜避,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方,庸阏风雅,雾露是抗,奉上蔽下,不失其常。”不仅道出了屏风的特征和功用,还将屏风比作儒家道德伦理的化身,赋予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代屏风上的装饰题材非常丰富,这些图案、文字,以及屏风本身的形制,都包含大量的文化信息,既能表现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也包含了人们祈福迎祥的深刻内涵。例如以古色古香的器皿及精美配饰件为题材并配以插花的博古屏风,就有着“论古不外才识学博物能通天地人”的高雅寓意。史传唐太宗就曾将他的治国之道书之屏风以自勉,房玄龄“集古今家诫书于屏风”,而百姓有将功臣名将活节妇烈女事迹绘于屏风之上以示歌颂传扬和说教警诫。
曲屏风是一种可折叠的屏凤,也叫“软屏风”。它与硬屏风不同的是不用底座,且都由双数组成。最少两扇或四扇,最多可达数十扇。有以硬木做框的,也有木框包锦的,包锦木框木质都较轻,屏心也和带座屏风不同,通常用帛地或纸地刺绣或彩画各种山水、花卉、人物、鸟兽等。一般说来,带座屏风较重,曲屏风较轻。另据相关资料了解,清代皇宫使用的大型座屏风,被看作王权的象征物而受到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收藏在北京故宫中的“紫檀雕云龙纹嵌玉石座屏风”,是清代屏风的代表。清代象征王权统治的皇宫座屏风,是清代家具中精湛工艺,充分衬托出了皇家的特殊审美情趣。
屏风的种类有地屏风、床上屏风、梳头屏风、灯屏风等;而若以质地分则更多,如玉屏风、雕镂屏风、琉璃屏风、云母屏风、绨素屏风、书画屏风等等,不一而足。明代以后出现了挂屏,已超出了屏风的实用性,成为纯粹的装饰品。随着社会的转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很难把它作为家庭的陈设品,以致其范围逐渐缩小,只有在特殊的文化场所才有它的身影,如剧院、茶馆、说书场等。近年来,海内外人士又开始对中国的古典家具感兴趣,包括屏风在内的古典家具文化的美感正逐步被人们重新认识,我们希望人们能从传统的屏风工艺中挖掘出新的美感,受到新的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