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中最具代表的全羊席,是跟满汉全席是一个意思,都是由一些最具有代表性的菜肴组成一桌宴席。一桌满汉全席可以让你吃遍大江南北,而一桌全羊席却是能让你吃遍羊的每一个地方。
锡伯族全羊席是该民族最具特色的肉类菜肴,是锡伯族饮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全羊席的锡伯语为“莫尔雪克”,意为“盛在碗里的菜肴”。2009年,全羊席作为传统技艺类被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主要用料为羊的心、肝、肺、大肠、舌、血等,共12道菜,做法考究,风味独特。
锡伯族全羊席这个菜肴是用羊身上的杂碎做的,需要新鲜的羊心,肝,肺,大肠,小肠,肾,羊舌,羊眼,羊耳朵,羊肚,羊蹄,羊血,血清等材料。每种材料做两种带汤的菜,分被盛在16个瓷碗里。锡伯族全羊席不能盛满,随吃随添,始终保持食物温度诱人。每碗菜上要撒少许香菜和葱花,用来装饰和提味。品位时还配有各种蔬菜腌制“花花菜”和美酒,看起来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吃起来香喷喷的,沁人脾肺。
这些菜肴中,花样最多的要数羊肠子做的菜了,他们把大小羊肠洗净后,灌上羊血、血清、羊肝、羊油、洋葱、肉沫、调料、大米等做成五六道菜,每道菜的做法都很考究,风味不一。席间,主人还要端上用各种蔬菜泡制的的花花菜,这种菜有点酸、辣、成的味道,吃起来清淡爽口,配合全羊席一起吃,那真是锦上添花。在吃这些小菜时,主人还要拿出酒来,边吃小菜边饮酒,真是别有一番情趣。酒罢,主人还要端羊肉汤和羊肉,并有烙得很薄的发面饼子。发面饼也是锡伯族人的“特产”,味香、松软,令人上口,与全羊席相配,可谓锦上添花,相得益彰。
由于锡伯族全羊席做起来费工,所以吃起来时间也长,一顿全羊席大约要吃上两个多小时。一顿“锡伯族全羊席”,把羊的每个部位几乎都吃到了,甚至连羊血和血清也没有放过。这种餐,才是名副其实的“全羊席”。此外,锡伯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尤其在锡伯族“抹黑节”等各种节日中会有明显体现。
就我了解的锡伯族的饮食,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别。新疆地区的锡伯族一般以小麦、大米为主食。除常吃“发面饼”、喝奶茶外,也喜欢吃韭菜合子、南瓜蒸饺和维吾尔族的“抓饭”及哈萨克族的“那仁”(肉拌面片)。冬天爱喝“五他茶”(油茶)。家家户户都养家畜家禽,种植各种蔬菜,充做副食。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都煮制面酱,盛于瓦缸,常年用以菜肴调味。秋末,腌制囫囵咸菜,又将韭菜、青椒、胡萝卜、莲花白、芹菜切成细丝,相拌做“花花菜”,贮存起来,冬春食用。东北地区锡伯族的主食则以高梁、大米、包谷为主,小麦次之。锡伯族食谱中较出名的菜肴是“鱼汤高粱米饭”、“血拌猪肉”、“全蒸猪仔”、“火锅菜”、“南瓜蒸饺”等。其中用羊杂碎特制的“全羊席”,极具特色,别有一番风味。
“全羊席”,锡伯语称为“莫尔雪克”,意思是“用碗盛的菜肴”。它是用新鲜的羊杂碎,即羊的心、肝、肺、大肠、小肠、肾、羊舌、羊眼、羊耳、羊肚、羊蹄、羊血等制成的。每一种剁碎做一种带汤的菜,分别盛在16个碗里,还要撒些碎香菜和葱花,色泽鲜艳,味道鲜美。其中用羊肠子做的菜花样最多。他们把大小羊肠洗净后,灌上羊血、血清、羊肝、羊油、洋葱、肉沫、调料、大米,做成五六道菜,每道菜的做法都非常考究,风味不一。席间还要上各种蔬菜泡制的花口菜,这种菜酸辣爽口,与全羊席相配,可谓锦上添花,相得益彰。
按锡伯族的习俗,招待特别尊贵的客人时才会做全羊席。全羊席做起来费工,吃起来费时,如果遇上了,请您千万不要错过品尝的机会哟。
书里说蒙古语称之为秀什或不禾勒,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佳肴,又称整羊席。是蒙古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种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接待高级贵宾时摆设。将整羊加工后摆在长方形的大木盘里,象一只卧着的活羊,肉味鲜美,香飘满堂,浓郁扑鼻。宾客在进餐前,还要举行一定的仪式,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辞等。据文献记载,成吉思汗曾设过全羊宴。忽必烈登基时,也设全羊宴祭神抵、待宾客。到了清代,全羊宴更加盛行,北京罗王府和内蒙古各盟旗王府中,都以全羊宴接待来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