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为什么说沙僧是个人能吃苦、能忍耐的人
西游记中沙僧的出镜率比较低。曾有人恶搞沙僧,说他西天取经只说过四句话: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和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师父,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
很多人对《西游记》这本书的评价是,沙僧形象刻画的不深刻,不到位,是败笔!真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沙僧他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首先,和八戒一样,沙僧也是受神仙指点成仙的。但是八戒是得到神仙赐予的九转金丹才成仙的,而沙僧是自己努力修炼成仙的。
形容他成仙过程的诗句也有: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肾水入华池,重楼肝火投心脏。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
可以看出,沙僧是吃得了苦的人。其次,观音在去东土大唐路上遇到了孙悟空,猪八戒,白龙马,沙和尚。然后把他们收编成取经的队伍,但是这四个人中,只有沙僧是特别的。
观音遇到孙悟空、猪八戒、白龙马的时候,他们都主动要求希望观音菩萨能搭救他们一下,可是沙僧没有!沙僧被贬下来可没有八戒那么幸运,玉帝先是打了他八百,然后贬他下界,也不让他再投胎,每七天还叫飞剑来回穿他胸膛百余下。可想而知沙僧服刑要比八戒重多了,但是八戒那样逍遥自在,吃人度日还要求菩萨搭救,但是沙僧没有!
沙僧说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时候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沙僧过得很不好,但是他却没有让观音来搭救他一下,一个字也没有!那么现在可以看出一个能吃苦的人,必定是能忍耐的人,沙僧就是这样的人!
因为取经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前往西方灵山的雷音寺,这一路上四人的行李都是由沙僧挑,这就是可以说明沙僧真的非常吃苦了。
在86版《西游记》中的片尾曲中有这样的一段歌词:“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师兄弟三人分工明确,大师兄负责打妖精,降妖除魔;二师兄负责牵着马;而沙僧则是挑着师徒四人的行李。并且定位不发生改变,所以沙僧极其的任劳任怨。
不仅仅是在挑行李上,在其他方面同样可以说明。
在遇到妖精的时候,三个弟子齐心协力,虽然孙悟空出的力最大,但是猪八戒和沙僧即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猪八戒本身喜欢偷懒,在这一方面可以说他动脑子最少,一言不合就想分行李走人,所以不归功于猪八戒完全合理。
但是沙僧不同,遇到了危险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生怕唐僧遇到不测。即便自己法力低微,也从不害怕自己会死。但是功劳基本上没有他。
假如在生活中我们为了一件事拼死拼活的努力,不谈我们不被嘉奖,连被人铭记的资格都没有,我们还可以一直保持沙僧的这种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吗?
所以看得出来,沙僧的确是一个能吃苦、能忍耐的人。
在西游记里面师徒四人中沙僧的存在感是最低的,他一直在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在西游记里面我们看到唐僧收了沙僧为徒之后的行李就一直是沙僧挑的,这个也是正常谁让他是最小的弟子,当然白龙马不算在里面。虽然说是应该的,但是在路途中他从来没有抱怨过,甚至没有提过他觉得有什么累的地方。在取经的途中,师徒几人热过,冷过,饿过,这些他都默默的忍受了,没有说半点忍受不住。并且在猪八戒抱怨的时候他还在一旁劝说。
还有一个是他们师徒几人的关系,几人中除了他都有矛盾冲突。八戒和悟空,悟空和唐僧,唐僧和八戒他们之间都会有一些不和睦的地方,而这个时侯沙僧都是在一旁默默的不出头,当他们矛盾升级的时候沙僧会在一旁劝和,或者是八戒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主动的去做了。在悟空,八戒不在的时候,尽力的照顾和保护唐僧,虽然能力有时候不够但是很尽心。
传说,孙悟空的父亲是铁拐李,母亲是观音。当年,铁拐李看见观音那么漂亮,出其不意,大老远就一个“飞镖”放过去,精准命中目标,于是观世音怀孕。由于不光彩,只能选择在野外石上生下悟空!
《西游记》中沙僧是最能吃苦耐劳的一个了。很多细节中都能体现首先,烧僧单单行李是最多的,不仅要拿着自己的武器还要背负所有人的行李,而且他总是走在最后一副任何任劳的样子
沙僧很人们的感觉憨厚老实,而且沙僧一直是给师傅挑着担的,何来的不吃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