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里面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卦,一个是乾卦一个是坤卦,两卦或交或错,或覆或综,总成其余的六十四卦。彖传赞美乾卦说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段话信息量太大了,且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话。明朝全称“大明”,寻经典就在这里;太和、保和殿,出自“保合太和”;中国上古的书籍多艰深晦涩,但很重视一字一义,从不屑于长篇累牍的废话。而乾卦一共6爻,彖传就发挥了这么多,后面又有孔子的《文言传》单独作传继续解释和发挥,可见“乾卦”是六十四卦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一卦。
乾卦讲了一件什么事呢?通俗点就讲了如何“人人成龙”这一件事,我们都知道“望子成龙”这个典故,因为龙伟大、厉害、无所不能、变幻莫测,乾卦教导人民人人成龙,伟大不伟大?孔子应不应该为此赞美。乾卦讲: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无首亦无尾,阳气充斥天地,是”纯粹精也“;六爻皆阳,是群龙,所谓“时乘六龙,以御天也”,这是天道最大的吉祥,也是易经所期望的人类的发展方向。每个人都能成龙,每个人都成就君子大人的功业,人人成贤,个个称圣。这是伏羲画卦、文王作卦、周公作爻、孔子作传最大的期望,他们把这些道理无私的传递给每一个华夏后裔,甚至是全世界人民。不就希望有那么一天,世界大同,大家都能真正的学会易经,如果真的有那一天到来,那么就是易经所说的:见群龙无首,吉。
《易经》的核心就在一个“贞”字,教导大家去努力保持“贞”的状态。然而,《易经》却并未解释“贞”是什么?不仅经文没有解释,解释经文的《易传》也没有解释。何故?原因倒也很简单,因为贞是人的本然之心,天生就具备的一种心灵结构。每个人都可体悟到,无需多言。后来孔子讲的“心安”,孟子讲的“求放心”和“性善”,都是指这个“贞”。只有“贞”了,你才心安。“放心”就是偏离贞了,求“放心”就是回归贞。性善就是贞善。再后来,宋明理学讲的回归本心、本性,也是回归贞。朱熹讲“存天理,灭人欲”,这个天理就是贞。王阳明讲“致良知”,这个良知也是贞。
精通易经八卦这个问题简直是可以说问住了全中国在研究易经八卦中99.9%的人。在科举时代举国高等人才都必须学习易经的时代。最早可以从诸子百家争鸣时开始说: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什么法家,儒家,道家,墨家,农家,阴阳家等等,大家注意阴阳家就是其中之一。大家熟知的姜子牙,鬼谷子都是阴阳家只是他们那时还没有提出什么家。后面的 邹衍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大家可能不知道同时期的代表儒家号称亚圣的孟子孟老头游历诸国得到的待遇可远远不如邹衍,邹衍到列国可是受到王候般加现在当红明星版的待遇。
精通易经?五经中的一部,过去的秀才对四书五经可谓滚瓜烂熟,落第之后用易经来骗吃骗喝骗钱财。如果大家都懂一点易经,我说的只是一点,就不会受骗了!
也许整体数学和整体数学公式,是互联网时代在中国发生的奇迹,整体数学公式和过去任何数学公式不同的是整体数学公式也是整体宇宙学定律,能够启发人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