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和尚,一手狂草闻名天下,唐朝时期时著名的书法家,和张旭齐名,被称为“颠张狂素”,代表作主要包括《论书帖》《苦笋帖》《圣母帖》《小草千文》《自叙帖》。于唐朝时期贞元十五年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宝园寺去世。怀素和尚一生追求书法,他的学习精神和执着追求是世人学习的楷模。
怀素确实是个和尚,而且是他自己要当的和尚。怀素十岁的时候执意出家,一点都不听从父母的劝告,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将他送到了寺庙。按照常理来说,既然是他自己要求的,他就应该严守清规戒律,好好清修,但是他似乎不愿意这样做。他从来不拘泥于寺院的清规,更是经常喝酒。如果说字承载了他全部的意志,那么酒就是那催化剂。每次醉酒之后,怀素和尚就会在寺院的墙上写字,在僧衣上写字,更多时候会在芭蕉叶和其他器具上面写字,所以很多人都称他为“醉僧”。
怀素和尚一生与字为伴,一手草书就可以看出他做和尚的态度,狂是我有资本,傲是我有能力,怀素的特立独行在寺庙里面并没有受到僧侣们的排斥。相反,很多时候他们都很敬畏他,并且他们之间也是相处很融洽的,所以说作为僧侣,怀素还是有自己的可圈可点之处的。
怀素和尚,作为和尚是合格的,作为书法家是优秀的。两职相兼并没有影响他。他求学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他的草书也将不断流传下去。
怀素给我的印象同他的字体一样豪放,因为他喜欢喝酒,每次一喝多之后,他便开始挥笔写字,只能是要能写字的地方他就往上写,像器具,衣物或者墙壁桌面都是他的字迹。
通过练习书法可以看出怀素还是一个很专心致志的人,在他发现练习写字很有趣后,他就每天坚持练习写字并且没有半途而废只有这样做事情有始有终不一心二用才造就了怀素成为一个大书法家。通过练习书法还可以看出怀素是一个勤奋刻苦,不半途而废的人,他只有一有时间就会去练习,从来不怕辛苦,只要自己觉得写得不好,他便会反复练习,直至自己满意。最后练出了一笔强劲有力的好字。因为在当时的年代,没有多余的稿纸用来写字,因此怀素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为自己提供练字的材料。于是他便开始种植芭蕉树,等芭蕉树长大后便把叶子摘下来在上面练字,由此可见,怀素还是一个十分聪明,头脑灵活的人。
怀素所写的草书,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字迹,他集成的书籍都是他草书的记载,帮助我们知晓古代文化的特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怀素的草书是中华文化辉煌的象征和证明。他将中华文化传承了下来留给后人学习与借鉴。怀素的草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前进,连接着中国历史文化与现代的文化发展。怀素作为一位书法大家,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是承接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枢纽,丰富了中华文化。
怀素大师草体写得太美,但我有凝问?那草书笔画根据什么来确定?是他酒后随写下来,我们后人还学他。
小便真聪明,因为中国的大学是现代的产物,古时候没有,所以只有靠自学。其实王氏父子也一样的。
在艺术上他是成功者,在修行上他是个假和尚,贪恋凡尘殊为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