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坚出生于1199年,是宋太祖的第十一代传人,尽管如此,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后入朝为官,先后担任了湖州掾、转运司幕、诸暨、知县、提辖左帑,官至朝散大夫、严州知府,最后迁入翰林院。后因南宋被灭,不再入朝为官,开始隐居于山林之中,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这便是赵孟坚简介中关于他为官之路的介绍。
赵孟坚之所以在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更多的是因为他的画家和收藏家身份。作为一名画家,他擅长画水仙、梅花、兰花、竹子以及石头。其中尤以墨兰和白描的水仙最为精妙。用墨写兰是他率先创造的,他的墨兰笔调劲利而舒卷,清爽而秀雅,并且他画兰不画土,他也因画“露根兰”而出名。作为一名收藏家,他十分热爱于收藏书画古物,痴迷其中。他隐居之后,经常用一只船载着书画文物及笔墨纸砚东游西荡,吟诗作画。有一次,他获得了一本书法珍品兰亭,回家的时候风雨大作,他的小船翻了,但他却将这部作品藏于怀中,完全不顾及自己当时所处的情况,还向他人展示说道:兰亭在此,我不足惜,由此可见他对书画珍品的极度热爱。
赵孟坚,与赵孟頫同为宋太祖十一世孙,南宋末年的书画大家,兰花入画,即始于赵孟坚。赵孟坚擅长水墨白描水仙、梅、兰、竹石。其中以墨兰、白描水仙最精。他首创的墨兰笔调劲利而舒卷,清爽而秀雅。赵孟坚也是南宋最出名的书画收藏家。史载其“多藏三代以来金石名迹,遇其会意时,虽倾囊易之而不靳也”。
据说他曾得书法珍品五字不损本兰亭,归家时,风作舟覆,其“被湿衣立浅水中,手持褉帖示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惜也。’因题八字于卷首云:‘性命可轻,至宝是保。’”其酷嗜收藏到了几乎疯狂的地步。宋人周密赞曰:“噫,近世求好事博雅如子固者,岂可得哉。”
赵孟坚之父名与采,官朝奉郎,孟坚以父荫入仕。有文载他“虽系王族,但家境清寒”似不确。宝庆二年(1226)中进士,授集贤殿修撰。历官湖州掾、诸暨县令。后为言官所攻,遂退隐原籍,以诗画自娱。时有杨嗣翁善琴,赵仲文善棋,张温父(名即之)善书,世人遂以孟坚之画,合称四绝艺。至景定初年(1260),孟坚复起官翰林学士,当与权臣贾似道有关。在他的诗集中,赠贾之诗不一而足,既贺贾之纳妾,又赠所绘梅花以示谢意,当临死前,并以珍藏之定武本兰亭帖赠贾。孟坚尽管与贾似道关系较密切,但他的仕途并不得意,这当与其始终不脱名士习气有关。平日效仿魏晋名士的生活作风,修雅博识,有时如北宋米芾,东游西适,常于舟中挟雅玩之物,兴到吟弄,以至废寝忘食。《檇李诗系》载:赵子固“好饮,醉则以酒濡发,歌古乐府,自执红牙以节曲。”他嗜好收藏书画古物,遇称意之物,虽倾囊易之而不惜。他曾得姜夔收藏的书法珍品五字不损本兰亭帖,归家时,风作舟覆,其“被湿衣立浅水中,手持禊帖示人曰:‘兰亭在此,余不足惜也。’因题八字于卷首云:‘性命可轻,至宝是保。’”其酷嗜收藏到了几乎疯狂的地位。景定元年端午日,与好友周密等人各携书画,放舟西湖,相与评赏,酒后高歌《离骚》,并指林麓幽处,高呼此即荆浩、董源(均为五代画家)得意之笔。周密称:“噫!近世求好事博雅如子固者,岂可得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