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控制心脏的跳动,胃的消化,肝的解毒等等许多事,我们能控制的是自己的四肢、思维、等一系列简单的生命活动,却无法控制保持生命活动最根本的活动,控制生命活动的根本的不是我们自己或许是另一种寄于我们神经系统中的不受我们控制的生命种类,它靠我们供养,维持着我们的生命运作,当它死亡时,我们也会死,所以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心脏,但是可以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跳动的频率。
19世纪末科学家们在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发现窦房结,在心房心室间发现了房室结,在房室结与心室肌肉之间又发现了浦倾野纤维。就是由窦房结、房室结、浦倾野纤维组成了传送心脏跳动“指令”的特殊电流传导系统。 心脏的各种自律细胞均具有自动兴奋的能力,因此都能对心脏跳动发挥起搏作用。但是,不同自律细胞的节律性高低各不一样。
节律最高的是窦房结,约为100次/分,房室结约为50次/分,最低的是浦倾野纤维,约为20-40次/分。这个电流传导系统还可传到人体表面,用心电图机测出、放大描记和打印出来,这就是心电图。 窦房结有病变时,只能靠房室结和浦倾野纤维维持心跳,每分钟只能跳50次以下,满足不了身体的需要,于是即发生多种心律紊乱,甚者可引起心搏停止。这不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控制心脏的跳动,保证人体的正常需要。
众所周知任何东西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人也不例外。目前医学界尚未表示公开认可。但也有专家指出,倘若一个人在心脏健康的状态上,适当锻炼,给予心脏刺激而又能保持稍慢的心率,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寿命。世界上公认长寿的动物首推龟。龟心跳每分钟仅为6次,因此,一些人会认为心率与长寿成反比。其实,人心率的快慢与长寿并非简单的反比关系。心率即心脏跳动的频率,医学专家认为,讨论两者关系必须建立在心脏的节率正常的情况下。好比一个正常的钟表,秒钟的走动有规律,不能一会快一会慢,否则某个阶段再慢,这个钟表也是坏的。心脏也一样。如果节率正常,普遍人群每个人平均心跳应为每分钟60~100次。
心脏的正常起博点是一个叫窦房结的地方。它会自动的有规律的发出电冲动。这个电冲动传到心肌细胞的时候,会引起钙离子深度的变高,而钙离子可以使心肌收缩。等冲动过后,钙离子深度又降低了,心肌自然就舒张了。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心跳”。一下次又自然开始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在体表用心电图记录到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一般紧张时候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影响导致反射性心跳增加,但是不会太多。 这种情况下由于是刺激当然是刺激结束之后心率就会逐渐好转,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属于正常的生理活动,但是如果在安静状态下也出现了心动过速需要给予美托洛尔等治疗。
看你怎么定义“可以”。如果你将这里的“可以”定义为心肌运动受神经和激素控制,那么,确实可以;不过,如果你将“可以”定义为大脑有意识的控制心肌运动,那么很抱歉,不可以。除非你拿起了一把刀,对准胸口,然后……如果你管这个叫“可以”,好吧,你确实可以有意识的控制你的心脏的跳动,不过我强烈不建议你这么做。
潜意识控制心脏跳动,除非你能控制潜意识否则不能,医学上,心理学上目前没有提供潜意识控制的方法,有待发现。
如果人太紧张就会心跳加速,试想一下,心跳加速有害心脏,就会越来越紧张,导致情绪失控,我就是这样,每天惶惶不可终日,情绪失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