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处处都是为人处世的技巧,只要你留心学,哪哪儿都是学问。就像贾宝玉受邀去贾珍府上赏花,要去睡午觉,走进一个屋里看见挂着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最让人觉得得体的大概莫过于凤姐了,上到老太太权力的最高层人物,下到刘姥姥一般的农村老太太,任何话语说出来都是无可挑剔的。对于上层领导和长辈的对待方式大家都能理解,也都能自学成材,但对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对待方式又全然不一,对那些寻她办事的人,她即便言语婉转但也多少有些不屑一顾的神态,比如贾樯,他想在贾府求个差事,求过贾琏后,有一空缺却被凤姐讨走给了别人,贾樯知道后就跑去弄了些个冰片麝香来送给凤姐,还专门在夹道中等了很久,等凤姐出门时,突然就跑出来,先把礼物奉上,也不说事,凤姐呢,开始是连眼皮也不抬,后来见了礼物才开始好好打量了打量他,这显得够势利吧?但这也是一种处在管理岗位的一种态度,不能什么人什么事,见了都要热情以待。
但对刘姥姥却又是另一番作派,在刘姥姥一进蓉国府的时候,她除了带着板儿去试探能否和这门亲戚拉上关系外,没有带任何东西,但凤姐说的那一番话却很有分寸,既把自家家门虽大,但事务也多,家大也有大的难处等,让刘姥姥几乎失了所有希望,但最后却说要把太太赏的给丫环们做衣裳的20两银子给她,又让她在失望中得到了最大的希望。这种拿捏既不让刘姥姥家的这些穷亲戚们再有大的期待,也不会让他们觉得空来了一趟啥也不得,以后在族里说出闲话来。
而刘姥姥也够机灵的,这件事之所以能成,能直接见到管理人,是得益于一开始她就去找周瑞家的,却不是找凤姐或者王夫人,而周瑞家的心理则是既有人专门来求我这奴才辈的人,我自己就得把事办成以长长自己的脸面,个中技巧慢慢品,越觉得这部作品的伟大,每一个人物都有他们自身的处世技巧和特点。
我是一个红迷,在中学时代就将原版的红楼梦翻得装订线都坏了也看了不少红楼梦的研究书。我想,支撑我这样喜新厌旧的人不厌其烦一遍一遍翻看的文言书,有很大一部分在众多人物间细致的相处吧,细细读来,十分有趣的。这个问题勾起我的回忆,不说王熙凤承办喜事,黛玉进贾府,贾雨村巴结官员等老生常谈,我简单列举几个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小地方吧。
有一回众人一齐到观上上香,宝玉私底下悄悄拦住道长,问一方滋补的药,道长恍然,以为是宝玉初通人事,印象中是开了一味雪梨炖汤,宝玉急急否认后问为什么如此开,道长就笑,反正吃不死人,多吃还有益处,那就经常开咯。其实说来也够无赖的,不过是一个可以借鉴的点,当没有办法拒绝时候,以无伤大雅的糊弄也并非不行。
还有就是贾赦想娶贾母聪明伶俐的大丫头鸳鸯时候,派愚昧的邢夫人来问凤姐。凤姐其实是想让婆婆打消这想法,因为贾母必定会拒绝的,但是邢夫人唯丈夫话是问,反而是抢白了几句。凤姐就一边把鸳鸯描述成很不懂事的刁蛮丫头,一边以马车坏了随邢夫人一同找贾母去再趁机找借口先离开,两边讨好,洗脱嫌疑。好一个七窍玲珑心的做法。
还有一个是众人在春天于园子里赏花时,宝钗为扑一只蝴蝶时偶然听到了俩丫头在碎碎念近来发生的私事,见无法脱身,就主动跑出来,口里说着在找黛玉,把嫌疑主动推到她身上,自己落得清白——不过这个做法万不得已确不应存害人之心,但是这份随即应变是非常值得学习了,为人处世之时,确实应该更小心,不做害人之事,也小心祸从天来。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一个高峰,红楼梦虽然写的只是大观园里面的人物,但是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现状,这个社会已经逐渐走向了末期,但是里面很多为人处世技巧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王熙凤的为人处世是我们不得不学习的一个重点,虽然红楼梦中把王熙凤写的比较刻薄,但是它能够把那么大一个荣国府打理的井井有条就能看出她的手断了,为人处世偶尔还是要用一些手段,不用手段怎么能够管理得好自己的生活。
恶人自须恶人磨,遇强则强,遇弱则弱也是一种处世技巧,王熙凤在管理家庭事情的时候对于不同的人她的管理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能够很好地分清主次,让整个家庭比较和谐。
说到红楼梦,就不得不说金陵十二衩,在十二衩之中姿容德行最为出众的非薛宝钗莫属,薛宝钗在对任何人都是非常的热情,在处理家庭问题上都非常的有技巧,大家族是非多,但是薛宝钗都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人要谦逊,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自乱阵脚,为人处世要能因人而异,要做到落落大方,很明显薛宝钗就坐到了,相比于林黛玉来讲她更有涵养,林黛玉偶尔还要耍耍小性子,但是薛宝钗不会。
众人在大观园中一起写诗的时候他的表现也很好,对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很明显薛宝钗她是做到了的。
薛宝钗是大家族的子弟,从小就受到了很好地教养,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对人也十分的友好,薛宝钗和贾宝玉本来是青梅竹马的一对,但是林黛玉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关系,但是薛宝钗对林黛玉也没有恶语相向,反而二者之间处的还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