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叶生产的日益成熟及人们饮茶风尚的发展,还对外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朝廷在沿海的一些港口专门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上贸易,包括茶叶贸易,准许外商购买茶叶,运回自己的国土。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把带回的茶种种在近江(滋贺县)。公元815年,日本嵯峨天皇到滋贺县梵释寺,寺僧便献上香喷喷的茶水。天皇饮后非常高兴,遂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面积栽培。在宋代,日本荣西禅师来我国学习佛经,归国时不仅带回茶籽播种,并根据我国寺院的饮茶方法,制定了自己的饮茶仪式◦他晚年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被称为日本第一部茶书。书中称茶是“圣药”、“万灵长寿剂”,这对推动日本社会饮茶风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宋、元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增加到八九处,这时的陶瓷和茶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尤其在明代,政府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曾七次派遣郑和下西洋,他游遍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直达非洲东岸,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经济联系与贸易,使茶叶输出大量增加。在此期间,西欧各国的商人先后东来,从这些地区转运中国茶叶,并在本国上层社会推广饮茶。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荷兰海船自爪哇来我国澳门贩茶转运欧洲,这是我国茶叶直接销往欧洲的最早纪录。以后,茶叶成为荷兰人最时髦的饮料。由于荷兰人的宣传与影响,饮茶之风迅速波及英、法等国。
1631年,英国一个名叫威忒的船长专程率船队东行,首次从中国直接运去大量茶叶。清朝之后,饮茶之风逐渐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当茶叶最初传到欧洲时,价格昂贵,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将其视为“贡品”和奢侈品。后来,随着茶叶输入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渐降下来,成为民间的日常饮料。此后,英国人成界上最大的茶客。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印度虽也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直到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现今最有名的红碎茶产地阿萨姆,即是1835年由中国引进茶种开始种茶的。中国专家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后发明了切茶机,红碎茶才开始出现,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到了 19世纪,我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1886年茶叶出口量达268万担。西方各国语言中“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地与我国茶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我国勤劳智慧的人民给世界人民创造了茶叶这一香美的饮料,这是值得我们后人引以自豪的。
早在公元851年,阿拉伯人苏莱曼在《中国印度见闻录》中介绍中国广州的情况,其中就提到了茶叶。1417世纪,经中亚、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区通过阿拉伯人,中国茶的信息首次传到西欧。此时,欧洲传教士开始来到元和明朝传教,在为中西文化交流搭起桥梁时,也将中国茶介绍到欧洲。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对饮茶习俗的记载详细而具体。清朝之后,饮茶之风逐渐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当茶叶最初传到欧洲时,价格昂贵,荷兰人和英国人都将其视为奢侈品。
后来,随着茶叶输人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逐渐降下来,茶才成为民间的日常饮料。18世纪,饮茶之风已经风靡整个欧洲。欧洲殖民者又将饮茶习俗传人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英、法殖民地。到19世纪,中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
17世纪,茶叶先后传到荷兰、英国、法国,以后又相继传到德国、瑞典、丹麦、西班牙等国。18世纪,饮茶之风已经风靡整个欧洲。欧洲殖民者又将饮茶习俗传人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英、法殖民地。到19世纪,中国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 球。茶叶一传人外国,立即受到国外人士的珍视和欣赏,广为宣传。从此中国茶叶的功能和饮用方法,先后为世界各国所了解,饮茶风逐渐在全球掀起。茶从中国南部传到全国,再由国内通过内路交通或海上航运传播到国外。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地与 我国茶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茶文化也在世界掀起了广泛的流行风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