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讲讲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故事。
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为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两人的相同之处:
1.都是唐朝著名诗人;
2.都做过官,并且都被贬过职;
3.都有美誉至今流传;两个人都是忠臣.
4.李杜都有很大的政治抱负,但俩人都是怀才不遇。同有普及天下的心,但都没有得到朝廷重用。
5.都主张吸收风雅骚赋,建安以前各家之作,取精用宏,成就他们的伟大。
6.在建立自己独特的意象群方面,李白和杜甫都是能手。
7.在对于祖国的爱慕、对于人民的热爱、对于侵略战争的憎恨等三方面,李杜是共同的。
不同之处:
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杜诗的千锤百炼、苦心经营,可以为人典则。就这一点来说,杜诗对后人的影响比李白要大。
提到李白,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他的同时代朋友和后世文人们在李白身上寄托着自己的希望,十分赞誉他对达官贵族的“轻蔑”态度,一首诗歌更是着意刻画他“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对自己忠心报君之心不被理解感到委屈不平。
给后代具有个性又颇受压抑的读书人们留下了极好的渲染素材与反思榜样。
李白是一个豁达的人,让自己活着舒服的人,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他不畏强权,让高力士脱靴,喜欢游山玩水。
而杜甫是一个心里装太多的人。读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能看来。在自己已经处于衣不蔽体,屋不保暖的情况下,还愿意以自己被冻死为求,以庇护更多天下有为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