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开篇有一首诗: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古代佛家认为“积三十年为一世;积十二世为一运;积三十运为一会”。一会就是一万零八百年。大概的意思是如果想知道大自然的造化孕育之功,需要阅读《西游记》。
而《西游记》描写的就是一只灵猴出世之后,和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历尽磨难获得真经,修炼成仙佛的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其中东胜神洲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在《红楼梦》也有这样一块石头: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这块顽石后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点化,成为一块通灵宝玉,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在人世间走了一遭历尽离合悲欢的一段故事。
三六五合周天之数,二十四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应,一十二为一运。虽然两块石头不完全一样,但小说家言,离不开中国传统的文化渊源,以中国传统的历法为创作依据,说明一个通用的道理。
孙悟空、贾宝玉都是来尘世历劫的;最终他们要回归,孙悟空得列仙班成为斗战胜佛,而贾宝玉回归太虚幻境。
孙悟空本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驰骋于花果山水帘洞之间,但他接受了一条自我约束和提升的修炼之路,同时也带上了紧箍咒。
贾宝玉本是太虚幻境的神瑛侍者下凡,他在尘世间的人生要受到一块通灵宝玉的约束。
如果说孙悟空和贾宝玉之间的区别:孙悟空是主动自觉地进行修炼,接受规则的束缚;而贾宝玉一直在挣脱世俗的束缚。
看起来《西游记》和《红楼梦》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在整体结构上确实有相通之处。
因为四大名著的题旨,都是为皇权政治所用、而皇权的像征物是玉玺。皇帝死后、他的像征物就是墓碑。玉玺、陵碑都是石头、所以红楼梦的第一个书名叫《石头记》。水浒传中的英雄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也寓意补天的行为。而孙悟空大闹天宫是造反行为、但终究斗不过如来佛。这为皇权统治提供了宗教治国的理念。所以它是个石猴~女娲(世纪娘娘)所生!这就是最简单的原因,也是相同的一点,很简单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