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两人提起来,不仅仅是有名的诗人,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贡献了无数为后人所称道的文化瑰宝。还是当时大唐文化的缩影,用不同的风格体现了当时不同时期的民风民情。除却他们所到达的高度,让他们从神坛上走下来,看看他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看看他们两人常常遭到调侃的友谊是怎么样的?
两人作诗的风格差别很大,一个浪漫,一个纪实,两人的主要生活时期也不同,一个盛唐,一个晚唐。但两人也因为缘分相遇。他们相见于天宝三载的秋天,那是,李白在杜甫心中的形象并不是一见如故引为知己,而是一个浪漫的诗人,在生活中太过于飞扬跋扈追求自己内心中的自由的一个人。
但真实的李白,一句话说的好“悲感至极而以豪语出之”。直到杜甫自己也经历了那样的山河破碎,见证了生活和战火的残酷后,他突然理解了李白,也突然佩服起了李白的心境和诗境。于是他写《梦李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他写“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他写“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是他拿着生活做参考最终读懂的李白。可惜的是,之后李白却遭到流放,两人再也无缘相见。
那么见到杜甫的李白呢,可能更加没有什么印象吧。毕竟相见时,李白早已名满天下,粉丝众多。而杜甫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初出茅庐的诗坛新手。两人之后各自天涯,除了书信没有什么来往,杜甫对于李白来说可能只是一个众多崇拜者之一,或者是众多酒肉朋友之一。他写给杜甫的诗,“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也是兴趣寥寥常见的套路,并没有多么的特别。
两个人两个角度,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相遇,很多人调侃李白对杜甫那么冷漠,杜甫却常常在诗中思念李白,实在是单相思。不过是李白恰巧成为了杜甫的人生导师,而杜甫见到李白时,却尚且青涩,人生经历也不怎么丰富。不论如何,这段感情,也在历史的长河散发着独特的光辉。
第一种可能,李白不想和杜甫玩。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会发现,李白这个人比较奔放,所作的诗也都大气磅礴,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这是个乐观主义者。而杜甫的是大都比较悲伤,从这来看他是个消极主义者。谁没事老想和一个消极悲观的人一块玩啊,因此李白才会对他冷漠。
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别人不是冷漠,只是不想理你。要不然人家不光好相处,还可爱死了呢”。这句话用在他们二人身上最合适不过了。李白就是不想和杜甫这个消极的人玩。
第二种可能,杜甫的朋友比较少,而李白交友广阔。杜甫觉得只有李白懂自己,所以他对李白很热情,跟其他人谈不到一块去,因此他朋友比较少,只能忆李白了。而李白交友广阔,一个朋友玩几天,一年就过去了,哪有时间老陪着杜甫自己玩啊,所以看上去是杜甫比较热情,而李白比较冷漠。
杜甫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文人心中的真正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