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逍遥游,至于是大鹏怒而飞到北溟南溟的大逍遥,还是蜩与学鸠的小逍遥,还是庄子本人那种真逍遥,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小不可怕,最怕自以为大。我拜读庄子3年了,每次看逍遥游的感受都不一样,庄子的逍遥是真逍遥,大逍遥,最起码比大鹏鸟的要大,因为庄子已经到了无所待的境界了,而我们现在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蜩与学鸠的小逍遥,而自己不自知,不亦悲乎?个人观点,就算不读外杂篇,也要消化了内七篇再来看逍遥游,因为庄子全书里,基本每一章的前一句话或前一个故事是这一章节的总纲,而内七篇里逍遥游才是内七篇的总纲,无论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还是应帝王,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逍遥游。如果不把内七篇融会贯通,就真是如蜩与学鸠把逍遥游给用小了,我们不要用惠子说他的大葫芦那样的思想去把逍遥游当成古代的玄幻小说。庄子是一本值得我们花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来用心体会的书,也可以结合禅宗的经典拜读庄子,因为庄周他老人家就是个大禅宗,你会看到逍遥游里的真逍遥。
庄子的《逍遥游》主要倡导无为思想,不是说不作为,而是自然行事,不违背自然规律。《逍遥游》中的这种思想,在西汉初期得到重用,汉景帝倡导“无为而治”,减轻百姓赋税负担,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有一定的优点。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逍遥游》的思想更多的是希望人们能够追求心灵上的释然,自然放松,不要总是将自己圈禁在工作的压力中,被快节奏的生活所胁迫,一天到晚都在竞争。而是应该多接触接触大自然,享受生活,身心得到放松。
但是这种无为思想也有很多的消极影响,庄子倡导无为,试想一下,如果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无为的话,那么如何进行生产活动,人们如何消费,人类怎么生存。所以说《逍遥游》的这种自然无为的思想是有缺陷的,要辩证看待。我们既要努力学习和工作,合理竞争,又要注意身心发展,多去旅旅游,开阔一下眼界,工作、生活两不误。
庄子的逍遥,不是身体的外在逍遥,而是内心的舒适自在。不拘于环境,不拘于小大,不拘于有无,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内心的舒适恬愉。即金刚经上说的无所住而生其心。而要做到心之逍遥,就要做到无名无功无己。
首先把字义搞清楚,什么是逍遥?行走姿态美好为逍,可以行走得很远为遥。不要相信辞典中的解释,错得很逍遥。
朝菌不知晦溯,蟪蛄不知春秋,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逍遥游核心思想就是,人要站的高,才能尿的远
大鹏小雀其情各异,逍遥一也!世间万物皆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