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父亲早亡,唯一的哥哥又不争气,所以从小就帮薛姨妈料理产业,管理家务,也因这些她比较人情世故。她奉行“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的方法,为什么她还是经常劝贾宝玉读书,走仕途呢?
受封建思想的熏陶
士农工商,士的地位排在第一,入仕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读书考科举。所以要劝他读书,将来能振兴门楣,而贾宝玉做官对薛宝钗可能有利。
为将来做打算
薛宝钗是想嫁给贾宝玉的,而且薛姨妈和王夫人也是有联姻的念头的。贾宝玉早日认真读书,最好是做官。将来她嫁给贾宝玉就是官夫人了,即使不是官夫人,也是希望丈夫能读书上进的,毕竟她是个要强的人。
讨好长辈
不管贾母和王夫人有多宠爱贾宝玉,不舍得他受苦,还是希望贾宝玉读书,入仕的。薛宝钗明知道劝贾宝玉读书会令他反感,依然这样做了。这是贤妻良母的范,能给贾母和王夫人留下很好印象。古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宝玉将来娶谁,贾母和王夫人有很大的发言权。
为薛家寻求庇护
薛家只剩孤儿寡母支撑门户,而薛蟠又不懂事,读书简直要了他的命,将来也指望不了他。而贾宝玉聪明伶俐,高中还是较有希望的。古代同样讲官官相护,贾宝玉做官,能庇护薛家。
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的读书人,都想着自己到时候可以考取功名,然后进宫做官。当然对于贾宝玉也不例外,其实贾宝玉特别的顽皮,那时候他的父亲就强迫着他去好好读书。这也是他们全家人的希望,但是没有想到贾宝玉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作为完全是通过贾宝玉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面对官场污浊的厌烦和抨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贾宝玉一直拒绝走上仕途这条道路。虽然薛宝钗一直在鼓励贾宝玉,但是他一直很抵抗。最后的贾宝玉还是表现出了对这个社会深深的绝望,选择了出家当和尚。也不知道当时薛宝钗是什么感受,自己喜欢的男人离开了自己,然后让她守活寡。
不管怎么说很多的人还是愿意做官,毕竟这是让自己飞黄腾达的一个好机会。可惜对于自命不凡的贾宝玉来说,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
宝玉不读书能怎么着,出去做生意?贾家丢不起这个人。或者还是说在家守着祖产吃一辈子?世袭已经没有了,不考个功名,自然也是饿不死,但是像宝玉说的那样姐姐妹妹的守着他一辈子然后死了化作烟。大观园是个乌托邦,但是人不可能在大观园里过一辈子。
只有这条路可行,宝钗眼光毒,冷艳的牡丹花,美貌与智慧并重,可惜所托非人,宝玉只是个二愣子
就和现在所有人都希望子女考一个好大学一样,为的是子女今后在人生中生活的更好,更上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