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笔下的赵姨娘是《红楼梦》中众多的女子形象中最为低质的形象,方方面面场景中出现的赵姨娘都是不堪,以至于很多的观众看完《红楼梦》后对于赵姨娘都是表示深深的同情,怜悯之心。赵姨娘的生活经历潦倒,贾政为什么不讨厌赵姨娘?
贾政的有一个正妻王夫人,两个偏房。贾政为什么不讨厌赵姨娘?同样是妾身身份的周姨娘,在贾府比较和蔼,贾府的人也都喜欢她,在贾政这里,却是偏爱于赵姨娘,书中有一幕:赵姨娘带领丫环们把窗户关好,然后进入房间服侍贾政,简简单单的一件小事,表达的也很含蓄,但是就灵活的表达出了赵姨娘于贾政的和谐生活。
贾政这个人表现是很正统的,这点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来,赵姨娘这个人阴险、野蛮、下流。明明是两个不同的人,为什么贾政不讨厌赵姨娘?其实贾政这个人是贾家生活最压抑的人,史太君的最高权利(虽然贾母比较偏爱自己的儿子贾政),很大程度上限定了贾政的个人生活作风,其实贾政这个人也跟宝玉的性格一样,年轻的时候也是捣乱生事,大家知晓贾政正派,却偏爱一个赵姨娘这样一个低质的女人,是让读者们更加清晰的明了贾政这个人内心的个人作风问题。
贾政为什么不讨厌赵姨娘,是因为赵姨娘符合贾政内心深处里的长期压抑,内心需求等等原因,导致了这样一个关系存在。
贾政娶赵姨娘当是在王夫人生元春,宝玉之后。或许突然厌倦了做好上级好臣子,做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贾政生活中才有了赵姨娘的出现。她的作派是贾府作派的彻底反转。反转里有新鲜,有别有洞天,有跳出旧圈子的喜悦,有看到另一片天地,另一个自己的惊讶——原来,人生还可以是这样的,我也可以是这样的。
但是,贾政毕竟是贾政,赵姨娘毕竟不是他生活的底色,他的精神还是牢牢扎根在贾府中。冲动一时,荒唐一番,娶了赵姨娘,他仍回归自己的旧身份——好官员,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但是,赵姨娘已成为他生活中的必需品。是他刻板严肃生活的一个出气口,是他放松身心的一段小夜曲。是他逃遁自己,忘却他是贾政的一座桥梁。
他看中的就是她的傻。在她这里,他领受着崇拜的同时不需要一本正经。他可以完全放松,不必陪小心,不必摆形象,不必字斟句酌,不必揣度人心。在这里,他只是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纯粹的男人。
书里写贾政外派回来,总写宿在赵姨娘处,听赵姨娘唠叨家常,有一句没一句地答应着。当然王夫人那里他总是要去一去的,但就像是公事公办,交待清楚了,礼节到了,也就不相干了。要放松,还得去赵姨娘那里。
夫人,成了无趣的代表。也不知她年轻时是否有趣过。
贾政表面上看起来严肃,刻板,正统,而赵姨娘则阴险,闹腾,各种作,似乎两个人不是一类人,但贾政却喜欢赵姨娘,他们有儿子贾环,女儿探春便是铁证。贾政作为一家之长,其实地位是很尴尬的,上有贾母威严,下有宝玉的闹腾,内有王夫人王熙凤的把持,外有贾琏贾珍的照应,他哪儿哪儿都插不上手,所以未免心里失落,但在赵姨娘这里却不一样,他不必张模作样,不必咬文嚼字,他可以彻底放松,做真实的自己,他只是一个丈夫,有满满的存在感。赵姨娘在他眼里各种闹腾,各种作,比起王夫人的无趣有情致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