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了守住自己的尊严,为了不让浑浊的世界污染了自己,他的国家已经灭亡了,无需他的担忧和风险了,所以他自投汨罗江。
身为楚国大夫,他曾经一度为楚国献计献策,帮助楚王制定法令,但是后来一直不能够得到重用,因为楚王的昏庸无能,听信小人的谗言,渐渐的疏远屈原,他一次次的进谏却又不能被采纳。楚王的儿子和屈原也有很深的矛盾,所以继位之后,立刻放逐屈原,最终屈原到达汨罗江畔。
对于垂钓老人的问题:为什么不跟着其他人一起逢源楚王,非要让自己处于这种境地呢,众人都喝醉酒,你为什么不吃那酒糟和那薄酒呢?屈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从中我们可以读出屈原对自己的国家和昏庸君主的无奈与绝望。
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而自己留在世上也没有作用了,自己对祖国已经做出了努力和奉献。三番两次的被放逐已经让屈原对祖国丧失了希望。为了让自己不受到污浊,为了洗清自己自投汨罗江。
因为自己力谏君主而得不到信任反而遭到奸臣的陷害,因为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谏言得不到君主的同意而导致自己的国家最终衰落,所以他觉得自己也没脸在世上苟活,一件又一件事情的打击致使他再也没有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就自投汨罗江了。
大家都知道屈原本名不叫屈原,他其实是楚国的贵族,姓楚,并且担任楚国的三闾大夫,要我们很多人说,你在楚国待不下去,那就不要待了,既然楚王不听你的谏言,那就由他去好了,任由他自生自灭,自己去别处发展,找一个可以重用自己的君王,但是屈原却没有这样做,就是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分子,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楚王的亲戚,所以他不可能放任不管。
他的希望是一点一点破灭的,首先遭到打击的就是因为他提出要连齐抗秦积极改革,结果威胁到了旧贵族的利益,楚王又听信了奸臣的谗言,于是楚王并没有听出他的意见,去与秦国交好,结果被骗去了600多里国土,后来到了怀王手里又不听屈原的谏言,结果被秦王软禁最终客死他乡,后来襄顷王即位,屈原更是遭到陷害,后来就衰落了。
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后,屈原看到自己的国家已无生还之日于是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在内心绝望到极点的时候他自投了汨罗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