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糖人模,汉族民间手工艺品之一,从事这行手艺的人叫吹糖人,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尤以湖北天门、沔阳(今仙桃市)为最。糖塑以麦芽糖为原料,将糖加热,使其变软,调入红、蓝、黑等色素,根据需要可以调出数十种不同的颜色,然后借助剪刀、小梳、小篾刀等工具及竹片、弹簧、石膏粉等辅助材料,经由艺人吹、拉、搓、扯、捏、压、剪等技艺塑制成形。天门沔阳糖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在制作上高人一筹,常见的有连年有鱼、二龙戏珠、麒麟送子、穆桂英挂帅、杨宗保点兵等,是一种传统工艺品。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楚地糖艺孕育于楚人以饴糖制品祭祀 祖灵习俗,亦与长江流域地域间小手工艺的交流有很大的关系。楚地糖塑艺人供奉浙江人 刘伯温为祖师爷(至今糖塑艺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团聚参拜“刘祖师”)。鄂州糖艺从南京传入,说明 楚越两地糖塑技艺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天门、 沔阳(今 仙桃市)一带,糖艺多属"吹糖人"类。旧时,这里人多地少,地势低洼,汛期常闹水荒。为了谋生,人们被迫流浪在外地学手艺,学成后又回家乡发展,糖塑由此发展起来。旧时农闲时节, 沔阳艺人们便分赴外地,甚至远到湖南、 江西、 河南等省卖艺谋生。天门糖塑也多为世代相传的家传手艺。旧时也曾自成帮派,互相扶持,共同发展。糖塑艺人身背一口精心设计、多功能的木箱,箱盖上绘有供人转彩的圆盘,周边绘满有趣的人兽花鸟图案。圆心设一指针,供人车旋,旋到何物,糖塑艺人就现作何物。故而做糖人模也称作"车糖人模"。
沔阳糖塑的制作技巧以"吹"、"扯"为要。 "吹"是沔阳糖塑最基本的技巧,俗语说:"糖模师傅的本事──吹出来的!"学徒学艺,先学的就是"吹泡子"。糖塑师傅把吹的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根据吹塑材料和对象分别运气,吹出葫芦、金瓜,皮薄中空;龙身、凤体,丰满光润。有时连吹带拉,用一个糖泡做成枝桠纵横的枯树,用一个糖泡吹成老鼠拖菱角;在已变冷的泡上粘个热泡,还可吹出更复杂的造型。扯,也是糖塑艺人必须掌握的技巧之一。黄褐色的饴糖在艺人手中越扯越活,做起来十分顺手;本色的糖稀,越扯颜色越淡,可变成淡黄色或乳白色,有如玉雕制品;加了食用色素的糖稀,则越扯越"出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