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尊重历史而言,两个剧都有自己可圈可点的地方,延禧的不足在于,太多的后妃是自杀下线,封建社会的法令明令禁止后妃自杀。试问,后妃自杀,你是将你满门的生死荣辱弃之于不顾了么?如懿在乎的是还原乾隆盛世,虽然阿宝色的穿搭的确跳戏,但是的确符合乾隆爷的农家乐审美。延禧的道具均用茶水浸泡费时费力,的确是用心。但莫兰迪的高级配色似乎更适合雍正年代的审美背景。延禧攻略在传统工艺上的确用心,緙丝和绒花还有传统京绣。但如懿传也不是没有,只不过人家注重的是整个剧罢了,没有过多的宣传这个。就剧情而言,延禧攻略的剧情设置比较符合当前观众的观剧审美,如懿传导演汪俊的风格是循序渐进的那种,精彩的都在后面,很多观众可能会对较长的剧情失去耐心。
就演员的演技而言,周迅的演技比较具有代入感,尤其是废后与皇上最后一次相见,娴妃被阿箬诬陷以及凌云彻被阉割后送往翊坤宫这几个情景,观众的情绪也是跟着角色走的。两部剧相比,废后断发的一场戏,佘诗曼和周迅的演技都可以说是教科书级的。一个激烈一个平静,至于哪个好,这就要看个人喜好了。
就剧情而言,如懿传似乎更有思考空间一些,如懿被废,魏燕婉被册立为皇贵妃。可最后如懿还是做回了自己,魏嬿婉只能被牵机药赐死。谁赢了,谁输了,本就是一个谜罢了。延禧攻略更像是一部大清版的杜拉拉升职记。看的很爽,但实话说,没什么可以供人思考得东西。
至于一耳三钳,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看看故宫网站上的后妃常服像,一耳三钳只是清代后妃在正式的庆典或是朝会的时候才会与吉服或是朝服一起穿戴的,日常生活还是一耳一钳的。就朝服而言,个人更喜欢如懿传注意到了朝靴和朝裙这两个不太引人注目的细节,延禧攻略在淑慎封后和璎珞封皇贵妃的时候,她们的朝服下是花盆底而不是朝靴。延禧攻略里没有注意到朝冠下的金约,而如懿传注意到了,但是也是与真正的实物相去甚远。
以上均属于个人观点,如有失误,还请大家批评指正,则晚生之幸矣。
延禧是那种看一次就不想看第二次的,如懿传是那种百看不厌的,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如懿传适合细细的品,里面不管是每个演员的演技,还有剧情都相当到位,恰到好处,而不像延禧的演员表情浮夸太过,剧情不切实际,堂堂大清皇帝乾隆居然被身边人摆弄于股掌之间,魏璎珞开挂一样的上位,对傅恒的感情写得比皇帝还多,给人感觉她就没钟情过皇帝完全为了上位,一次又一次的都是她在破案就像在看柯南,皇帝完全没卵用,杀害她姐姐的那个老女人她居然还能喊下一道雷电把人家劈死,真是颠覆我的想象,一边看一边尬,编剧真是人才,真正懂得品剧的人都会知道如意甩延禧几百条街。
《如懿传》其实更好看,我是延禧跟如懿都看完的。其实你们静下心来把两部剧都看完才明白各有各的好。如懿传阵容比较强大,都是一些影帝和影后,周公子炸裂的演技,声音也很独特。对于《延禧攻略》是一个喜剧,美满和谐的结局。而《如懿传》是一个悲剧,到了现代这样的故事依然很多。多少到了中年、被丈夫蒙骗冷落的中年妇女为了家庭与孩子苟延残喘的模样也不过如是。她们终日奉献于家庭,困于婚姻中,最后失去了社会竞争力也失去了家庭地位,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顺从,毫无自由可言。 此时再看什么年少相知,都成了一场笑话。 只是如懿最后忍无可忍鱼死网破。
延禧色彩搭配的不错,只是觉得乾隆农家乐审美大概不喜欢末代帝王色。看不下去延禧的主要原因是小雷不断,大雷太多。小说里就雷到我了,结果一不小心点开小视频,正好是魏璎珞和傅恒,就是那种捅刀子情节,男的拿把刀让女的捅的那种,天雷滚滚。就算聂远演的也看不下去,不然迟早成了吉太嫔。如懿传的话小说里没那么多意思,就单纯一宫斗文,但剧里把内容升华了,讲兰因絮果,夫妻关系。而且这是我看这么多宫斗里唯一痴情男配下场很惨的剧了,套路看多了,这样感觉还可以,但是宫斗情节很老,但主线很好。
作为历史爱好者,影视白痴的我觉得,这两部剧在处理戏剧化与史实是否相符的问题上,延禧攻略是避重就轻,而如懿传是硬往上靠,所以延禧攻略的剧情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可能更好接受,因为它把能pass掉的就pass掉,比如富察皇后本来还有个女儿的,但为了增加悲剧性,直接放弃交代乾隆的女儿。而如懿传则会让大众觉得有些不合常理,比如末尾用了很含糊的理由来解释为何乾隆明明知道如懿被冤却未追封她,明明魏嬿婉那么恶毒,却成了实际赢家。所以还是各有千秋,只能说延禧攻略可能更和大众口味。
我个人更喜欢《延禧攻略》。《延禧》是于妈的剧,未开播前没抱太大希望,毕竟鉴于于妈此前的作品,请恕本人审美与于妈南辕北辙,然而,事实证明,于妈认真起来的样子相当惊艳,大气、沉稳,颇有中国水墨画的意味。剧中各位小主的妆容也颇为用心,浓淡相宜,端庄秀丽。一耳三洞,还原满族皇宫规矩。发型方面都是两边梳,然后盘起发髻,没有出现刘海等现代审美元素。人物穿的衣服大都是参考清宫历史仿制而成的。从这些处理得当的细节可以看出,于妈为了《延禧》确实是研究过历史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