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解释丧葬的由来说道:“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病于肌骨,性也。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故有葬死之义。葬也者,藏也……”但是丧葬活动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营造坟墓,而坟墓之上附加了哪些社会意义,我们可以从一些古诗中探究出来。在汉代无名氏作品《古诗十九首》中可以读到描述坟墓的句子,如“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又如:“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短短几行就描写了城郭之外墓地的萧瑟和一种缺失生命感而产生的苍凉景观。在这两首诗中,“丘”与“墓”被囫囵吞枣地当做一个意思,但实际上二者在先秦时期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丘”在现代已经不被用来指代坟墓,而是用在“丘陵”等词语中表示不高的山地或小土坡。古代四大盗墓门派里面就有发丘派,其门人又被叫做发丘将军,可见“丘”即使与墓地有所区别,也还是有极大关联。
柏树斗寒傲雪、坚毅挺拔,乃百木之长,素为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象征。柏树常出现在墓地是后人对前人的敬仰和怀念。
在远古时期,柏树也有一定的生殖崇拜意义,中国人在墓地种植柏树,有象征永生或转生、新生的含义。坟地属阴,坟地种偶数棵柏树为好,数量看墓地大小而定,不要太挤就行。最简单的是坟前方左右各种一棵就可以!
柏树树形伟岸挺拔,并且具有十分惊人的抗寒能力,一直被当作是正义、高尚、长寿以及不朽的象征。中国人对柏树怀有浓烈的好感,往往将柏树与松树、柳树等一起栽种在坟地旁,象征死者的长眠不朽,世界能得以安宁幸福。
死前想吃松子呗。。
万古长青的寓意
图是永城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