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静王
北静王,名水溶,年未弱冠,形容秀美,性情谦和。因祖上与贾府有世交之谊,故从未以异姓相见,更不以王位自居。秦可卿出丧,他特设路祭,在路旁高搭彩棚,设席张筵,和音奏乐,哀悼吊唁。又专请贾宝玉相见。他对通灵宝玉“称奇道异”了一番,夸奖宝玉果然如“宝”似“玉”,“真乃龙驹凤雏”,并把皇上亲赐之鹡鸰念珠一串赠与宝玉。贾宝玉素厌官僚权贵,但平日闻得北静王风流潇洒,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所以相见之下,彼此都有惺惺相惜之意。
与宝玉初识
北静王与贾宝玉初次相识是在第十四回,两人交谈几句后,北静王见宝玉语言清楚,谈吐有致,向贾政夸赞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蕃郡余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北静王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贾政忙躬身答应。
北静王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卒无敬贺之物,此系圣上所赐蕶苓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带着宝玉谢过了。
赠送礼物
北静王送给贾宝玉的这串念珠,其实是大有含义的。有诗云,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意思是说,脊令在原野中遇到了危险,兄弟急忙赶来帮忙。而“脊令”通“蕶苓”,所以北静王的意思是把贾宝玉当作兄弟看待了,这正可谓是一见如故。因为两人有相似之处——首先是相貌,贾宝玉眼中的北静王是“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北静王称赞宝玉“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两人可谓是惺惺相惜。其次,个性相似。贾宝玉厌恶“仕途经济”;北静王也“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贾宝玉最讨厌与“为官做宰”的男人来往,北静王却是一个例外,正是因为个性相投的原因。不仅是念珠,宝玉那件细致轻巧的蓑衣,也是北静王给的;贾宝玉郊祭金钏儿,打的是“北静王的爱妾没了”的旗号,贾府众人也毫不生疑。这也侧面反映了贾宝玉与北静王的来往密切。
贾府落难
从先前的种种事件推测,在贾府落难之后,北静王必定会对贾宝玉这个”兄弟“施以援手。因为,就算北静王救不了整个贾府,保全宝玉一个人应该还是有能力做到的,这也不枉他们一见如故的情谊。或许正是北静王伸出的援手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才让宝玉有了出家的机会。
北静王肯定出手帮了贾府。北静王既然能和宝玉玩的起来,证明他们两个是同一类人,都是淡泊名利的人。所以北静王根本就不在乎权势,也不会去争取那些东西。他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王爷,他面对的是皇上亲自下达的抄家的命令,他们作为臣子是无法反抗的,只能执行。
北静王明面上无法给予什么帮助,但他暗地里帮了不少忙。首先当时来抄家时人还未到,他就提前将消息放了出来,让他们有时间做准备。然后在抄家过程中对待贾府的人特别温和,还把与贾琏和贾赦没有关系的财产保留下来了。不然要是碰上其他王爷直接给你把东西都收走了,你直接啥都不剩的,哭都没地方哭去,这样现在还能剩一点也能贴补一下家用。
负责抄家的赵堂官,当时听到北静王来后直接心里说:“我好晦气,碰着这个酸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北静王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不像其他人一样贪恋钱财,所以赵堂官心里难受,他从这件抄家事件中一点油水都捞不到,他心里憋闷的慌。
后来贾府好多人都被带走了,宝玉让贾芸去找北静王。贾芸去北静王府邸找了他,没多久贾府十多个人就被赦免回来了。这都是北静王的功劳,他还只是一个不受宠的王爷,谁都不知道他经历了怎么样的磨难才能使这十几个人毫发无伤的返回了家,他到底费了多大的力气才做到的,无人知晓。
他们关系很好,身为贾宝玉的好朋友,他自然在贾府落难时,北静王肯定帮助了贾府,但是毕竟他只是一个王爷,他没有权力阻止皇上的命令。
很有可能帮了,但是北静王也只是一个没什么实权的闲散王爷罢了,对于皇上的决定,他能改变的几率也是很小的。
一根线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身难保
古代权利最大的还是君主,北静王只是个闲散王爷,没有实权,并不能真正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