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绛:当“先生”一词仅用于称呼无论什么性别的、具有相当成就的人时,称呼杨绛女士为“先生”,并无不妥。当只要生了一条Y染色体的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称呼“先生”的时候,称呼杨绛女士为“先生”,就等于要求女性中的极优秀者才可以获得普通男性的待遇。或者我们这样说好了,如果称杨绛女士为“先生”是一种赞美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满大街的“XX先生”绝对是对“杨绛先生”的侮辱。关于居里夫人:至于居里夫人,玛丽•居里本人选择(或者说,毫无选择地服从了当时的社会规范),采用了丈夫的姓氏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是男权社会的表现之一。对居里夫人的服从,我没有任何意见。做一个挑战社会规则的战士这种事情,从来都只应该是个人完全自愿主动的选择,我无法对任何人做出这样的期待。但是批评一个不合理的社会规则,仍然是我们的权利,妻从夫姓就是这样的规则之一。关于两种不同形式的歧视对比:比烂是一种比以上两种歧视形式,更烂的思考方向,更烂的行为模式,更烂的人格特征。
仅限于中华田园女权,因为真正的女权基本上不会怼这两个,一是非中文也看不懂这两个,二是国外女权到现在也没见到说居里夫人的。中华田园女权,你可以看到,骂女性比骂男性更恨,骂男性,最多就是臭骂,而骂女性则是咒骂。臭骂最多就是你傻X,你傻X,你就是大傻X,咒骂,可是不单单骂,还要给你咒出点事情来的,幸福的婚姻给你咒离婚,高超的学术给你咒死,咒,心里恨的更厉害,是有针对性的恨。针对啥?无非是社会地位,幸福婚姻,长相好看因为啥?缺啥咒啥不是恨正常?
我就是女权主义者,但是,这两个称呼有什么好不满的?杨绛先生的先生一称,让人感觉更为文雅,之前先生是用来称呼男性的,但是它为什么不可以用来称呼女性呢?谁规定了?我相信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女先生”。至于居里夫人就更简单了,她的姓氏是她自己的选择(虽然这里有着时代的不可抗因素),尊重个人选择是基本道德。还有,我知道中国人对于女权主义有众多误解,但是没想到会这么无知和盲目,女权主义追求的可不是这些虚的东西,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男女平等,算了,懒得解释,女权主义者在中国被黑就是因为我们为女性争取平等而触犯了某些男性的“不正当权益”,在21世纪的今天,男性还想要维持自己的这种“不正当权益”就会谩骂侮辱女权主义,所以女权主义在中国被黑得体无完肤!
杨绛先生里的先生在当时有前辈和导师的含义 是尊称 沿用至今 后来语言习惯的改变不能决定历史称谓的性质 杨绛先生就是尊称 不用乱扣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