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了杰克·凯鲁亚克与威廉·巴勒斯合写的《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这可以说是一部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日记,其核心事件是一起命案,这起命案是真实发生过的。小说的形式非常独特,由杰克·凯鲁亚克与威廉·巴勒斯一人一章,交替写就。但也可以说是非常随意,因为不知道的读者很可能快把书读完了才发现这本书有两种视角。换言之,本书的“实验”之处,很可能只是因为两位作者灵光一现,“我们要交替写完一本书”,而不是刻意追求的文本形式的奇崛。这也与“垮掉的一代”那种自动化的、实录式的写作方式相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不但名字奇特,写作方式、内容等等也都非常奇特。
两位作者,杰克·凯鲁亚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在路上》可以说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威廉·巴勒斯的小说《裸体午餐》也是“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引发极大争议,还曾被拍成过电影。在《而河马被煮死在水槽里》中,还出现了另一位“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金斯堡(创作了诗歌《嚎叫》),和一位金发少年。人人都爱这位金发少年,这也是后来悲剧发生的原因:金发少年杀死了一位“纠缠”他的中年男子。
小说最让我动容之处在于,金发少年在狱中寻求朋友们的帮助,他自己并不会写辩护书。于是朋友们帮他写起了辩护书。在为其写辩护的同时,朋友们渐渐意识到,这位金发少年是某种意义上的骗子,而自己在某种意义上与被金发少年杀死的中年男子无异。能写到这一层,真的算是非常厉害了。这本书有电影版,叫《杀死汝爱》,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一下。
吉本芭娜娜的《厨房》,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以为这是一本写厨房厨艺,教人如何烹饪和烘焙的书,但其实这是一本让人在孤独和绝望中鼓起勇气坚强生存的书。
《厨房》是一个行文间充满了悲戚和难过但是却意外能给人以温暖和慰藉的故事。分为两个部分:
《厨房Ⅰ》讲的是,少女樱井美影最近失去了最后一个亲人——她的奶奶,失去奶奶后只有在厨房的冰箱旁才能安睡,这时,曾受她祖母关照的田边雄一与他的变性人母亲惠理子收留了她,美影借宿在这个有着非常奇怪的组成的家庭里里,但恰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家庭和两个不寻常性格和遭遇的人,使她感受到了温暖,也使得她慢慢地从失去所有亲人的的孤独和悲痛中走出来。
《厨房Ⅱ》则说的是美影接到雄一的突然来电告知惠理子已死,这时美影已搬出田边家自己独立生活,她闻知惠理子的死讯连夜赶去,两人又像过去那样同室而居。因为各种原因也为了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她因工作关系外出,他随后也外出旅游散心去了。美影被以前惠理子店里的“姑娘”告知了雄一的近况,她终于冲动的奋不顾身一次,在一个满月当空的晚上送了一碗很是好吃的猪扒饭到他住的旅馆,借此表明心迹,雄一也大概明白了,后来,一个圆满的结局至此终于成就。
书里雄一的家很温暖,虽然他只有一个亦父亦母的亲人——惠理子,他/她是一个纯粹的,敢为自己活着,但又不忘却担负起自己责任的人。爱上雄一的母亲却得不到家庭的语序便敢与她私奔,她重病他全身心治疗她陪着她为她买菠萝盆栽,她死去了他还是坚强的过活,改了性别开了夜里营生的店子,以此供养着自己和雄一的生活,既是父亲也是母亲。在他身上,无论是雄一还是美影,都获得了温暖和能量,她的生活一度那么辛苦,那么难,但是她从来也没有放弃过好好活着,他一直很努力很努力的活着,哪怕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所以惠理子走的时候,我也仿佛感觉失掉了一块什么样的东西,她那么一个努力活着的人,为什么要那样猝然的离开。
这个故事很奇怪,命名三个主人公每个的遭遇都不平顺都坎坷,但偏偏就是能让人感觉很治愈,据说这本书在日本畅销而且成功帮助某些有自杀倾向的人找回自我,我觉得我相信,因为《厨房》好像的确有这样的一些力量在。
我们依旧要好好活着的,不管生活是怎样,拥抱厨房,拥抱知己,拥抱自己,好好活下去吧。
大哥,我看这个书名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嘿嘿~
罪与罚,杀人不难,俗世奇人,杀死一只知更鸟,就这些吧。
书名‘如何在网上聊天’书籍的内容可能比书籍本身的名字更有趣。
这本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村上春树的书名字都很有意思,光看书名就觉得阳光轻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