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名句。
而其中“汗青”的意思就是史册,那么这是怎么来的呢?
这还要追溯到古代纸张发明之前,古人记事需要写在竹简上,而这些竹简都是事先经过特殊处理的,并非直接拿过来就能用。
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称其为青),再把青竹削成一个个长方形的竹片,然后把这些竹片放在火上烤,以便于书写和防蛀虫。而火烤的时候,竹片上会沁出小小的水珠,像人出汗一样,所以这道工序就称为汗青。逐渐的,人们就把竹简叫做汗青了。
我们从出土的书简来看,长的竹简主要用来记述儒家经典,而短的竹简用来记述人文历史,因此“汗青”代表竹简的意思又得到了演变,最终变成了史册的代名词。
而我们制作电影时常说的杀青,也和竹简有关。古代人著书时,往往把草稿写在青竹的表皮上,容易擦除和修改。再把竹青削去,修改好的定稿写在竹白上,“杀”的意思就是削、刮。后来,人们习惯把定稿称为杀青。
众所周知,在造纸术没有出现之前,古人主要是用竹简来记载东西的。
用来记载东西的竹简并不是说把竹子砍下来就可以用来使用的,而是需要经过加工。
首先需要选择上好的青竹子,然后将竹子削长方形放在火上面烘烤,去掉竹子中的水分,这样竹简才能够长久的保存下来。这道工艺被称为“汗青”。
而记载历史正是需要这被加工过的竹简。所以,史册经常会被称作汗青。而且也经常被引用。
大多用来表达自己的肝胆诚心。例如,南宋的忠臣文天祥。文天祥战败被张弘范所俘虏。张弘范钦佩文天祥的忠义,想让文天祥效忠元朝。
在被迫写招降书的时候,写下了《过零丁洋》,诗中最后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提到了汗青二字,而这二字代表的就是史册。
大致意思也就是说他不怕死,且自己的一片赤胆忠心会被载入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