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电影一直有三个维度:造一个梦,讲究还原梦的感受,这种叙事方法自古典小说神话就已存在。在电影中的发展就是所谓的类型电影,就是我们一般看的科幻、恐怖、爱情、喜剧片。最终目的是讲好一个故事,讲究虚构的能力。另一派追求现实。这点可以在纪实文学,摄影艺术,古典绘画(到新古典主义都还是有这个倾向),它们的目的在于追求真实,反应真实。电影领域所谓的新现实主义和常见的欧陆文艺片的目标都是这个,极致就是纪录片。最后一派是先锋派,或者追求电影语言的创新,或者说追求纯粹形式。这点也主要在各国新浪潮中有所出现。典型的就是戈达尔。所以虚构可以作为判断一类电影的好坏,但是电影不止只有一面。
现在虚构情节对于大部分电影来说,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了,为了成为标准是有很多现实依据的。现实确实存在一些奖项,是针对虚构电影设置的。对于它们而言,虚构程度已经成为了评价这比如说,土星奖。这个奖项评选的作品主要是科幻、奇幻和恐怖片。而这些题材,都是些电影艺术水平的标准之一。虚构电影的典型。如果哪部作品获得了土星奖的奖项,那证明它的虚构程度肯定不小。有哪些电影得过土星奖呢?例如,《钢铁侠》、《复仇者联盟》、《猩球崛起》、《盗梦空间》、《阿凡达》。这些电影我们都很熟悉,它们的虚构水平也是一目了然。再举个例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斩获了第39届土星奖最佳奇幻电影的奖项。
电影行业的商业性质鼓励电影的虚构化的发展,电影属于视觉艺术。一部商业电影的时长通常在3个小时以内。另一派追求现实。这点可以在纪实文学,摄影艺术,古典绘画(到新古典主义都还是有这个倾向),它们的目的在于追求真实,反应真实。对于观众而言,要将精力长时间集中在一个屏幕上,其实也是一种挑战。电影情节无趣,观众是不会买单的。就算是社会题材的电影,编剧在创作时也少不了虚构。电影里跌宕起伏的情节,就离不开虚构。市场才是最有力的发言人。科学家的伟大,不仅仅在于改变我们的生活,他们还给了我们新的想象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