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很多珠宝用现在眼光来看,的确品相一般,但是却是无价之宝,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突出,加上它自身稀缺珍贵的属性,即便品相一般,也都是宝中之宝。
首先来说,能够被选在故宫收藏的东西,在当时都是同类产品里的佼佼者。现代人看着他们不好看,可是在当时它们往往都是首屈一指的珍品,然后又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自然价值高。就像古代留下来的铜钱,算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了,可是由于年代久远,现在不少品种就很值钱,何况是皇宫里的珍品了。
再有一个文物是否有价值,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它被谁把玩过,故宫里的珠宝,大多都是传承有序,来历清楚,把玩他们的就算不是千古名人,也绝对是王公贵族,跟平民老百姓家里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价值也不是一般的文物可以比拟。比如同样是一块玉佩,如果在一个藉藉无名之辈手里,文物价值有限,但是如果有证据表明是皇帝或者董其昌之类的大家把玩过,那就相当珍贵了。故宫里面珍藏的珠宝,基本都不是随随便就存在的,一定要是有来历有传承的,价值自然就更高。
还有一点,故宫里的珠宝就算本身品相一般,但是加工工艺都是最上乘的,要么雕琢精巧,要么搭配金银镶嵌,美轮美奂,价值当然就高了。就比如说那个翡翠白菜,翡翠放在今天,随便几万块买的摆件料子都比它好,可是这翡翠白菜据说是慈禧的心头好,自然价值就高了许多。再来看它的雕工,那只螽斯活灵活现,虽然料子一般,但是搭配巧妙雕工,摆在哪都不跌份。这种工艺在今天自然不难,因为工具先进许多,但是在当年能雕出这样的大师估计全国没几个,所以它的文化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珍贵自不必多说 。
再有一点,故宫里珠宝虽然品相一般,但是论其数量,更加稀少。珠宝由于其特殊的珍贵属性,即便在今天也是稀罕玩意。古代由于开采技术和工艺加工方面的原因,珠宝数量更是稀少。相比于其他品类的文物,珠宝类文物的稀缺性更加突出。所谓物以稀为贵,自然珠宝类文物的价值更高了。
不管怎么说,故宫里的珠宝就算品相再差,它也是历经几百年历史的古物,或许就有某位文化名流或者皇帝把玩过它,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都远超普通名贵珠宝。想想看,故宫里一件普通瓷器都很珍贵,何况是珠宝这种本身就带昂贵属性的文物呢。所以看故宫珠宝,不能局限它的品相,要多从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方面去看待。
因为故宫的珠宝不能看外观来评价,故宫里的珠宝不仅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同时珠宝背后的历史也是无可替代的,因为故宫里的珠宝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因此无关品相,故宫里的珠宝都是无价之宝,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在中国古代,很多的东西都是通过手工制作完成的,而不是像现代一样,通过机器就能操作完成。
因此,珠宝也一样,现在的珠宝大多都是通过机器来雕刻完成的,手工的比较少,而在古代,因为没有机器,所以只能通过手工来完成,而珠宝的硬度比较大,因此想要雕刻完成一个很好的珠宝形状,那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再加上当时的古代人民对于珠宝的外形并没有严苛的要求,因此品相也就差些。
而故宫的很多珠宝都有千年的历史,因此在这上千年的时间里,随着时间的流失,珠宝的外形也会因为环境的原因而有所改变,但是古代人民的工艺还是很高超的。因为故宫的很多珠宝都是将仿制品进行展览的,真品的话,一般都会严密的保存起来,防止因为环境和外力等因素遭到破坏。
因此在灯光以及珠宝的光射下,珠宝所投射出来的光芒并没有那么透彻。实际上,故宫摆出的很多珠宝藏品都是复制品,虽然将古代的珠宝进行了复制,但是珠宝本身的光泽是无法复制的。
因此,即便大家看到的珠宝形状并不怎么好,以及光泽感也很差。但是因为当时的工艺都是手工制作完成的,也因此能够体现出古代人民的手工艺,还能看到手工艺的发展情况,而珠宝背后的历史文化是无法复制的。
即便珠宝再漂亮,颜色再好看,光泽度再强,那么也是珠宝的本身价值。
那个时代没有现代这样先进而又省事趁手的工具,能够做出来这样精美的珠宝首饰,就说这翡翠白菜,取料雕刻打磨抛光,不知道花了工匠们多少的时间精力汗水,里面的珠宝每一件都是花费了多少心思才成就的宝贝,必须是无价之宝
故宫里珠宝的品相虽然很差,但是它们却代表着我国的历史文化,代表着我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文化特点和工艺制造的技术,它们是文物,是古董,因此能够成为无价之宝。
因为故宫的珠宝虽然在现代社会看来品相比较差,但是在那个时期却是极品的珠宝,更何况再加上历史的沉淀,所以它才会成为无价之宝。
明明故宫里的珠宝的品相很差,但是却成为珍宝,这是因为当时的这些珠宝都是天然自然养成的,这在当时绝对是属于珍宝级的藏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