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是浙江仁和人,,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喜欢的请关注杂坛或者微博杂坛-自媒体,每天更新,带你围观历史。
龚自珍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12岁从其姥爷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倚声填词,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在嘉庆二十四年落选后他又参加了五次会试,在1829年(道光九年),第六次会试中进士,这时他三十八岁,在道光十五年又任宗人府主事,两年后又任客司主事,从十九岁一直考到三十八岁,可以说仕途巅峰是龚自珍一直追求的目标,那么龚自珍为什么辞官呢?
他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理论,主张经史的使用必须以现实情况作为主要依据,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他主张要巩固西北边防,加强士兵训练,坚决抵制鸦片贸易,以对抗侵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但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空有满腔热血而得不到重用
自青年时就深刻意识到清朝封建国家正在面临的重重危机,并且积极的仕途挽救它,在农业上主张按照宗法制进行分田,目的是改革当时的封建阶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撼动这个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所以效果并不大;同时他还非常关心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政治社会问题,他始终不与封建官僚同流合污,反之不断批评讽刺并加以建议。
1839年(道光十九年)春,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他又忤其长官,决计辞官南归,6月4日离京
9月回京接回家属,龚自珍途中想到以前种种,百感交集写下了著名的《已亥杂诗》。1841年,龚自珍开始在江苏的丹阳云阳书院教书,同年3月,龚自珍的父亲去世,龚自珍接任了父亲在杭州紫阳书院的讲席。同年夏天,龚自珍打算辞职去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没想到9月26日,龚自珍突然急病去世,虚年50岁。
龚自珍死因是什么
关于龚自珍死因,人们众说纷纭。其中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龚自珍的死跟顾太清有关。
顾太清自小父母双亡,由家在苏州的姑父姑母抚养大,顾太清生得苗条身段、长相甜美。正赶上乾隆曾孙、宗室才子、贝勒奕绘的福晋妙华夫人因病去世来到苏州散心,碰巧遇到顾太清。时间一长,喜欢上了顾太清,纳为侧福晋,两人游山玩水,日子过得十分快乐。后来奕绘因病不起,一个月后离世,留下了顾太清和一双儿女。丈夫死后没多久她又开始恢复与京中文人雅士的诗词交往,当时她遇到了龚自珍。顾太清十分欣赏龚自珍,两人便常常在一起讨论诗歌。当年受到过顾太清讥讽的陈文述来到京城,他看到《己亥杂诗》,找出了一些微妙的把柄。很快京城里流传开有关顾太清与龚自珍的绯闻,于是流言蜚语和指责统统向他们袭来,最后龚自珍被逼得无处可待只好离开京城。最后在江苏云阳书院被奕绘的儿子毒死。这就是龚自珍死因。
喜欢的请关注杂坛或者微博杂坛-自媒体,每天更新,带你围观历史。
我劝天公重抖索,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清代的诗人龚自珍的已亥杂诗的内容,没记错的话这句诗好像是选在了小学课本里面的。
龚自珍是晚清的诗人,当然这个晚清和平时所定义的不同,龚自珍去世的时候正是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下一年。龚自珍所生活的年代是出于封建社会闭关锁国的中国,而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可以说龚自珍是出身于世家之中的,他的家庭环境和氛围都很好,其家人为官,且都是文人,然而龚自珍的入仕之路却没有那么顺利,在嘉庆年间,龚自珍多次参与了科举考试,分别在1819年,1820年落第,同年被人以举人的身份推举为内阁中书。参加《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在1829年终于考上了进士。然而在殿试中各种提供改革,损害了诸多人的利益,最后只有19名,不得入翰林。哪怕在内阁中书的任期内,龚自珍仍然经常语出惊人,敢于揭露时事的利弊,言语犀利,不受官场同事所喜。
在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候,龚自珍是支持林则徐的,并多向林则徐提供建议。从龚自珍的生平可以看出,龚自珍是一个与当时的清朝格格不入的人,他所提供的思想,评判社会动荡根源是贫富的分配问题,抨击官僚制度与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推崇的唯才是举,这样的人自然是为当时的权贵所不能容忍的。龚自珍的死因有好几种说法,但是无论是哪一个,龚自珍都是被害死的,而不是善终的,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之处。生不逢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