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国家已启动的“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研究对象。天水市西关现有一座始建于元代、明代重修的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祀伏羲的场所——伏羲庙,庙内雕梁画栋,古柏参天。距市区17公里的三阳川,有伏羲氏创画八卦的卦台山,存有伏羲雕像和元代的木制八卦盘,也是民间祭祀伏羲的主要场所。
2002年6月,在湖南省湘西地区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眼古井里发现了三万六千余枚秦代简牍,这可以说是改写秦史的二十一世纪最重大发现。
因为里耶简牍上面写有数十万的文字,其价值与1974年发现的兵马俑不同,在数量上则是1975年发现的睡虎地秦简的36倍。所以里耶简牍是足够一部书分量的、重要的、秦代当时的文字资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甲骨文与商朝历史基本上是相互印证的,并且提供了很多史书上没有介绍的细节,所以十分珍贵。甲骨文记录的祭祀事件中,商朝历代王的名字出现较多,可以梳理出来,并且证明《史记》中《殷本纪》基本属实。有些字已经在历史中不再使用,没法与今天文字对应。而且有些甲骨碎片只有一两个单字,则不能释义。
晋朝时出土的《竹书纪年》就是一本重要的文字性文物。据考证应该是晋国或魏国史官所著,因盗墓贼盗墓而出土。里面的诸多记录与传统的正史,比如《史记》不同,比如尧舜之间不是禅让,而是尧被舜所囚禁。这本书的出现,完全冲破了古代儒家的历史体系。
中国的甲骨文出土,证实了中国商代的存在,也证明了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自己文字,为人类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殷商文化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起源,研究它可以分析中国人的搬迁历史,也可以理解周礼形成的根源,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我国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云梦秦简。
云梦秦简的作者是秦朝一位名叫喜的小吏,他的墓穴里除了竹简再无其他,这一卷卷竹简记录了秦朝时期的医学,法律,经济,文化,占卜等各方各面资料,是现存上最早最完整的国家资料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