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生晓梦品读金庸系列第12期之:扫地僧现身后为何单单救了慕容博和萧远山却对鸠摩智置之不理?】
文/ 庄生晓梦
提及金庸笔下传奇人物,人们首先总会想到独孤求败,毕竟这种打遍天下无敌手、寂寞而终的人物实在是令人敬佩,而第二个会想到的,也许就是扫地僧了。
扫地僧,出场也颇为惊艳,当天龙八部中的几位顶级高手终于相聚一堂,眼看大战一触即发时,这时却有一个打扮很普通的老和尚慢悠悠的走了出来,三尺气墙让众人惊为天人,如数家珍般的将过去种种娓娓道来,让萧远山和慕容博这等绝世高手都感觉如芒在背,尤其是当他指出了萧远山、慕容博以及鸠摩智三人练功的缺陷后。
当然了,最神奇的一点还是他化解了慕容博与萧远山之间的不共戴天之仇,并救了二人性命,但是他为何就不顺便将鸠摩智也救了呢?
也许,在一般人看来,可能的一点就是老和尚也对鸠摩智不想救治。
对于同样偷学了少林寺绝技的三人,萧远山和慕容博主要还是为了充实和加强自身,可是这鸠摩智却就有点嚣张的过头了!他为了武学挖空心思,偷偷地搞到了小无相功心法,又借由慕容博复制的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副本,学会了以小无相功为基础来催动这七十二绝技。这时的他竟然又跑来少林寺来向众僧挑战,如此实在是有点欺人太甚,如果不是出现虚竹这个救世主,少林寺百年清誉岂不是又要毁于一旦?
所以,以此为理由而让扫地僧对他不予救治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是不可能的。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以上引用,乃是源于《金刚经》第三品中的一段话,佛陀在指示弟子修行时,要“不着于相”,也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此这般境界。扫地僧在藏经阁中几十年来,他对佛法的理解俨然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他出场后的涉及到种种关于武功、佛法的解释,让少林寺内其他高僧都深感他所言实是大含精义,道前人所未道。
他看着众人来盗经却不点破,也是由于他把一切都看得太透彻,如此这般的得道高僧绝不会因为鸠摩智的品行不端而故意不予救治的,那么原因到底在哪呢?
回过头来,我们不妨在原文中再寻找些蛛丝马迹,他说过“大轮明王,你错了,次序颠倒,大难已在旦夕之间.......”眼中大含悲悯惋惜之情。
在此,我们能感受得到,其实他对于鸠摩智的情况同样是大发慈悲心的,但是他还是表示惋惜,这就是代表他也确实无能为力。
毕竟,扫地僧虽然厉害,可他依然是人而非神,所以才会在击倒萧远山的时候被萧峰打断肋骨、口吐鲜血。
也许在扫地僧心中,也同样知道早点把功力散尽方不失为一条自救之道,但是此时的鸠摩智对他的所言依然是将信将疑,鸠摩智对于武功的执着甚至不亚于武痴周伯通,如果就此贸然废掉他的武功,不亚于要了他的命。
一切讲究缘,扫地僧此时对于鸠摩智确实有几分无可奈何,所以他只能在心中盼着有个有缘人来救一下这个执迷不悟之人。
果不其然,鸠摩智等到了他的那个有缘人——段誉。
参考资料:《天龙八部》《金刚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