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火了一个诗体叫废话诗,这诗吧就一个特点,看起来特别像是在唠家常, 语言非常直白。
废话诗是一位叫乌青的诗人开创的,乌青,原名郑功宇,1978年出生,网络先锋诗人,还创办的“果皮”文学网。
那我们来一下他的成名作:
《对白云的赞美》: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
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极其白
贼白
简直白死了
啊——
这是诗??这诗是不是太直白了!!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乌青的粉丝点评这首诗:
此诗运用反复回叠的手法对天上白云进行描写,突出云的特点——白,也表达了作者的心境。此诗不同的人读来肯定有不同的看法,或无病呻吟,或看起来玄之又玄。
他的粉丝还说:
乌青的诗我之所以喜欢就是因为他记录了生活中一些小细节和一些一人时候脑中冒出的奇思妙想,这是生活中诗意,门槛儿很低,因为每个人都有这些琐碎的经历,只要仔细琢磨都能让你会心一笑。
当代诗人周亚平说:我觉得挺好的,乌同学坚持改变人们对既定诗歌的界定,长期以来,诗歌跟着文学混,都混傻了,乌青让诗回到渺小中来,让我们自己也回到渺小中来,没什么不好。
所以你们觉得这诗怎么样?
西泠君按照《对白云的赞美》写了一首
《对加班的赞美》:
加班使人生变得非常充实
真的,很充实
非常充实
非常非常十分充实
极其充实
贼充实
简直充实死了
我们再来看看他其他的诗:
《假如你真的要给我钱》:
我的银行账号如下:招商银行
6225××××74
郑功宇
建设银行
4367××××13
工商银行
6222××××30
(这是要我给他打钱吗?)
《上网9年》:
1998年,上网不知道干嘛
1999年,跑聊天室
2000年,做主页
2001年,做网站
2002年,搞多媒体
2003年,瞎玩
2004年,沟通
2005年,下电影
2006年,上网不知道干嘛
《怎么办》:
我打电话,给张建华
接电话的是
他母亲
我问:张建华在吗
他母亲说,在、在大便
我说,在大便啊
他母亲说是的
我对张建华的母亲说
那怎么办呢?
如果这诗出到试卷上,让人做阅读理解,能答对的必须为你打call!!
其实说回以前,废话诗还真不是乌青开创的,很早以前,有两位秀才进京赶考,路上碰到后一见如故,诗兴大发。
其中一位秀才说到:
前面有座大石头,
上面细来下面粗。
如果把它倒过来,
下面细来上面粗。
另一位秀才听完后,紧接着也做了一首:
远看石山大,
近看大石山,
果然石山大,
果然大石山!
吟完诗后,两人抱头大哭,觉得自己太有才了!不考试了不考试了,回家喝酒去!
这个可以说是“废话诗”的起源。
这里就不的不提下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乾隆”,据不完全统计,乾隆写了四万三千多首诗,赶得上一本《全唐诗》了。写得好不好呢?从我们初高中语文所学习的诗就可以发现——
写的不怎么好
因为我们都没有学过!
金庸还曾用非常犀利的语言说乾隆连秀才都不如。
比如这首:
楼下锣鼓响叮咚,
新娘羞坐花轿中。
今日洞房花烛夜,
玉簪剔破海棠红。
这首前三句你们懂的,唯有最后一句一下提升了全诗的品味,而最后一句还是纪晓岚帮忙接的!!!
不仅如此,纪晓岚还会夸乾隆:
「自古吟咏之富,未有过于我皇上者......是以圣学通微,睿思契妙,天机所到,造化生心。如云霞之丽天,变化不穷,而形容意态,无一相复;如江河之纪地,流行不息,而波澜湍折,无一相同??」
还有马钰《寄赵居士》:
净净清清净净清。
澄澄湛湛湛澄澄。
冥冥杳杳杳冥冥。
永永坚坚坚永永,
明明朗朗朗明明。
灵灵显显显灵灵。
读开头以为会是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差不多的诗句,结果读完,只有一个想法:大兄弟,你是不是不小心睡着了,头搁在键盘上了。
(像这样..)
郑板桥写过一首《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前三句看起来竟有点像在凑字数...)
当然也有人夸赞: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陆游晚年写诗也是很随性,看起来更像在记日记,比如在诗《泛舟过金家埂赠卖薪王翁》中他写到:洗脚上床真一快。
上次说过,清代总督杨遇春写了一首《佛》
你倒睡得好,
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
江山谁人保?
纵观现今和过去的“废话诗”,西泠君认为还是应该宽容对待的,诗人用自己的言语记录下当时的情感,简单轻松的表达方式,不失为另一种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