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用得着说吗?就是《桃花源记》。
这篇千古传诵的文章,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高低贵贱,人人平等的欢乐世界。
让身处苛政和势利的俗世之中的人们,对其产生无限的向往。
千百年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直是无数文人墨客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如果要申请世界创作最多的作品来源的世界吉尼斯大全的话,《桃花源记》应该是榜上有名的。和西方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太阳城》、《乌托邦》等一样,《桃花源记》应该是中国🇨🇳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的源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後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世人爱读陶公,爱他归隐田园诗酒风流,躬耕自足,以物质的清贫换取精神的自由。他一生编织了许多梦想,大多数都悲壮地折戟沉沙,难以实现。桃花源是最美妙和被人传诵的。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无意间炼就的一丸桃花源,抚慰了多少人的心。
我最喜欢的一首是《饮酒结庐在人境》。这首诗是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描写了诗人隐居后的生活情境,劳作之余,诗人喝醉了酒之后,在夕阳的余辉之下,在山间雾气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陶渊明的诗歌是晋宋之际的一股清流,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现出一生的哲理。他继承了建安诗风,融入了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的写法,开创了贴近自然的山水田园诗。
欧阳修曾经说过: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耳!他这话虽然有点武断,但也说明了渊明先生的《归去来兮辞》在我国文学史中的崇高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