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是真不如,至少现在当代也没几个敢吹自己超越古人的,大家都比较虚心,而且确实不如,古人的环境、修养和意识是现代人比不上的,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使用毛笔,早就玩透了毛笔,举个例子,千里江山图,没有在宋代那个富裕的时代,对自己的国家感到荣幸骄傲的人,画不出来这么气派的山水。以及宋徽宗的书画院,鼓励全国人画画。现在能懂个国画的人都少的可怜了,因为也没有更多的事情可做,他们只能把画画的更细,更好,功底不可小觑。 而现代绘画也不错,因为各种信息的发达,人们接触到了各种画种,接触到了更广泛的东西。很多中国画家开始创新,在中国画中结合其他画种(油画版画之类的。在材料上做创新,有贴金箔的,有贴报纸的,有烧灰的。在构图上做创新,很多古画的构图都是一样的,平面,当代的构图比较新颖,加强了透视,也有很多想象成分,构图有时候令人耳目一新。以及题材的创新,古人是画不出来易拉罐。枪械和汽车这类画的。现代画更贴切生活了。在现在的时代,画家们想要创新。也有选择保守的,和古画一样的方法来画。看画家们的喜好吧,只不过这个技术真的比不过,中国也因为某些事情失传了技术,现在中国画有些技术还是从日本学回来的。总之古画和现代画都一样好看,但是现代画的技术比不上古画的底蕴。那是国宝。
从传统技法来说是不如古代绘画技法水平。但是,现代很多人不是在用绘画表现自我的意识与感受,而是模仿传统技法,这就有得一比了。这就要追溯到书法的功底上去了。不论西画还是国画,都有基本的绘画表现技法的应用与掌握,但绝非要全面掌握才是绘画的功底,恰恰很多学画人都钻进去出不来了,变成了“学者”。所谓的技法,是根据每位作者的感受不同而有所发挥与应用的,所以才衍生出技法的多样性,比如梵高、石鲁、吴冠中等,这是学绘画技法学不到的。所以,模仿画牡丹、马、仕女芭蕉叶什么的,只是形态相似而无味。
在我国书与画同源,因为甲骨文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抽象画,我们国家传统书与画所用工具为毛笔,无论是所书还是所画,功底的深厚息息相关,也是密不可分;每个人对书画理解和认识的不同,也造就了书画的差别;现代国人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审美观加杂了西方写实画风的影响,并且书写工具的西化,很多人在淡化了毛笔字的同时,随之也就淡化了对传统书画认识上的深浅度。(只是个人的一点小认识)
."笔墨当随时代新",
现在除了怀旧,还有谁不看彩电而看黑白电视呢?
多彩丰富的现代,强烈的视觉冲击,古人的技法不够用了,难于表现和表达作者情感,所以发展完善传统是后来者的责任,时代是发展的,超越是必须的!
三张拙作(写意.泼墨,泼彩。)是本人,从传承到发展的一段过程,还在不断学习中,来各位朋友批评指教!😃
在各种艺讲上,浮躁这个词紧随,我认为今人再浮躁只要你拿出都认可的作品就是浮躁之中的精品。古人生活简单,会拿笔时就是毛笔!长此必有他的精华,古人有古人的长处,今人有今人的创新。都学古人的不浮躁,也难出今人在浮躁中的画坛领军人物,千年以后今人变古人。如果硬要比,比古人强百倍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决定现代生活需要什么,包括艺术。拿古人的标准界定现代事物,显然是伪命题。如果拿汽车和马车、电灯和油灯等比较,有人肯定反对,因为焦点在功能而不是形式。艺术观念也应如此,从汉代至今几千年过去了,书法理念及审美标准没有变化吗?厚古薄今者有,但大多不是从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