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并没有你想得那么牛x,他和你的生活有歇斯底里的联系,你甚至在无意中就有了破碎的哲学思想。
艾思奇同志在“大众哲学”里说到哲学的本质就是不同人,不同阶级以不同的眼光和角度看待这同一个个世界的不同世界观。举个例子,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享乐主义者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游戏 和泡影;宿命论者认为世间仿佛被一种神秘力量所支配。。。
世界上的哲学史的书写者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只有符合世界客观规律和发展的哲学才是正确的哲学。
(本人总结的还不完整,具体看“大众哲学修订本”的内容
)
哲学,一定来源于实践,并回归于实践。比如,矛盾论,它是对事物发展广泛观察后提炼出来的概念。而把它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又能很有效地帮助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
这种提炼,一方面可以加深提炼者对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传递智慧,并使得这个智慧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加强。这个过程不断循环,从而使哲学自身不断演化。
以上是对人类群体而言。对于个人而言,好比吃饭是生理需求,哲学是精神需求。活着就必然产生烦恼,有烦恼必然有求索,求索所得即为哲学。
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同时,在著名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哲学处于该模型的顶端,汇聚并指导了具体科学,与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哲学从概念上说,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研究客观物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具体物质规律是各学科所研究的內容。哲学之所以称谓智慧学,是因为它总结了各学科学的经验,总结了各学科的精髓,因此,它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客观物质钥匙、还言之,它为我们体供了认识客观物质的观点、方法,体供了分析问题的逻辑依据。
哲学是人在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对一切能想到的事物(不论其虚实),追问其本质、关联、共性的思考与探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在较流行的关于哲学的定义,这种关于哲学的定义是完全错误的。什么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化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系统化的哲学理论。把哲学定义为哲学理论,驴头不对马嘴。
哲学的特征在于追问本质,不断反思。内容上,哲学的反思对象无所不包;深度上,哲学的反思是无穷无尽的。现实中,我们可以借用哲学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能照搬哲学的思维方式。也即是说我们能够直接关注的现实是具体而有限的,思维的不可封闭性使得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进行无穷追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