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宇宙原始最初的状态是虚无的,没有实在的物质,只有一种不可见的无形物质。这种物质广泛地存在于宇宙之中,老子把它命名为“道”。“道”独立性很强从不依赖于外界,在宇宙中永不停息地循环运行。
有些现代科学家根据最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推测,宇宙空间中存在着大量不可见的暗物质,在暗物质中存在着巨大的能量。科学家认为,对暗物质的研究可以找到宇宙形成之初时的源头。这些暗物质与老子说的“道”有相似之处。现代科学的这些研究,可以作为“道”存在的一个佐证。
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不可见的真气沿着经络循环运行,它滋养着人体,给人的生命提供动力。人的生命,全赖于它。
老子思想和中医理论,都来源于中国上古智慧。老子讲的原始最初的物质“道”,与中医讲的真气相似。
中医治疗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时间,历史已经证明了中医理论的有效性。所以,中医关于真气的理论,也可以作为“道”存在的一个佐证。
老子认为,现在的天地万物都是由“道”逐渐地演化出来的,而且“道”到现在一直滋养着万物的生长。所以,“道”可以称为天地万物之母。
”道“默默无闻地工作,演化出纷繁复杂的天地万物,却从不彰显自己,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这种默默无闻地工作,有功劳却毫不彰显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老子讲,能继承“道”的这种精神的人,就称为有“德”。
历史上有些隐士甘心居于乡野过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有很高的学问,却不向外显露,不追求名利地位。他们就属于继承了“道”的精神的有“德”之人。
《道德经》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讲有“德”之人(圣人)是怎样修身、做事、治军和治国的。《道德经》问世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和很多国家的人士共同敬仰的经典之作。未来,它也将是世界文化史上不朽的做人智慧经典。
了解《道德经》的智慧,可以到我的账号阅读我的文章:
《适可而止:老子成功思想的根本》
《老子的养生长寿之道》
《怎样理解老子的无为》
《怎样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道”》
《怎样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德”》
《老子<道德经>做人思想精华》
《老子<道德经>主要思想总结》等。
《道德经》这部书,现在看到的,除去2500年间文字变演、标点未明、韦编乱序、抄本多异、秘不外传、故弄玄虚、穿凿附会等因外,其实本源真经也至少是4个层次的经年积淀:第一层,老子引述的上古文献(老子曾任周王室文献馆馆长);第二层,老子本人思想论述;第三层,老子弟子们的引述注释;第四层,后世人的穿凿附会修注。引、述、译、注、修,译注修谬之大矣!
“玄”字解秘:打开东方文化大门的钥匙
学习东方文化,首先要知“道”;要想知"道",先得认识“玄”字。
《德道经》开篇第一章就开宗名义:“(有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并强调“玄之有玄,众眇之门。”可惜二千多年来,“玄”字不知何时起就被写错了、认错了、解释更是错上加错、谬以千里!
这个“玄”字,古代最初始的甲骨文是这样写的: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不是主张无为的,而是主张顺自然之势而为,首先了解自然运行的规律,融入自然,让自己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顺着自然的势而行,就像流水一样,从高到低,没有势的时候,可以绕过障碍,积累成大势的时候可以将大石头卷走,顺自然的势而为,做事方能事半功倍。
哲学概念上:道是德的根据,德是道的表现。
道是普遍规律,德是特殊现象。
逻辑概念上:道是德的外延,德是道的内涵。
道是德的归纳,德是道的演绎。
修习道德经应当遵循一些方法,凡出现一件事,要找到它的源头,了解是什么原因结了当下的果。如果人烦恼是因为想要的太多而一时得不到满足,那好办,暂时减去一些外在的欲望,清心寡欲,回归自性,放下执着的念头,慢慢积累能量,终究会达到目标。
道德经,是老子所作。是他通过身心的修炼,领悟的宇宙真理而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举了很多的例证和方法。宇宙的真理是可以讲。凡是能讲出来的都是在形容宇宙的真。一讲就错。不讲不行。强名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