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最深的是宝玉想要抖落花瓣,又恐怕脚步踩上去践踏了,便起身兜了那花瓣来到池边,抖在池里。那花瓣浮在水面上,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 回到石头边待要坐下,却见地上又落下许多花瓣。宝玉正不知该如何好,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回头看,原来是林黛玉肩着花锄,拿着花帚,娉娉婷婷走来了。这是非常生动的生命情景,读者定能感受到其中的美。这时候来的人绝非宝钗,宝钗没能力分享生命中最美的时刻,来者黛玉。宝钗喜欢察言观色,永远清楚什么时候该讲什么话,目的只在于笼络他人以达到目的。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有两句让人痛彻心扉的话,一句话是嘱咐紫鹃:“我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这不光是表现了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操守信念,也让人觉得黛玉实在是太可怜了,让人疼惜之情难以遏止。还有一句话就是在她临死前说的:“宝玉,宝玉,你好......”那个好字后面到底是什么内容?几百年来谁又猜的透?但是我觉得这是作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掷书长叹,唏嘘不已。
宝玉、黛玉情投意合,真心相爱,如结成连理该是一对多么可爱的鸳鸯啊!但贾府却不顾宝黛相爱之深,为了各自的利益考量硬是扼杀了这一美满姻缘,而让宝钗冒充黛玉骗宝玉与其成婚。当宝玉兴冲冲揭开新娘头盖,看到的竞不是自己心爱的人时,如五雷轰顶,天旋地转。而此时此刻,可怜的黛玉听到婚礼的礼乐声,误以为自己的心上人无情地背叛了自己,于是狠心焚烧诗稿与爱情信物,口吐鲜血、恨恨而亡。
风雨夕,宝玉冒雨来到潇湘馆看黛玉,说起身上的雨披,就说要送妹妹一件,黛玉那样就成了“渔婆”了,说罢想起刚打趣过宝玉像渔翁,宝玉还没听出来,她自己尴尬得嗽个不止。临走送宝玉玻璃绣球灯,宝玉说自己也有怕打碎没拿,黛玉说跌了灯值钱还是跌了人值钱,你什么时候又生了这么个剖腹藏珠的脾气。情深如此又家常如此,也只有红楼梦写得出这样的爱情。
每一个女孩的离去,我们大抵都有宝玉般撕心裂肺的疼痛。黛玉梦见父亲升了职续了后并把自己许了后妈的亲戚,梦后即大吐血,日有所忧夜有所梦,读后心痛;薛潘娶了金桂,香菱变了秋菱,一个人姓名权都没有,连曹公都叫她“应怜”,读来令人心痛;即使是身为贵妃,也不如寻常人可日日在一起,父亲应诏探视却只能徘徊槛外,虽为骨肉却生生剥离,同样是痛。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那一回,宝玉在黛玉闺房里的吵架。看到黛玉又哭又吐,自己又后悔了,恨不得自己来替他遭那个罪。然后间以袭人和紫鹃,四个人互相揣摩心意。 古典小说里没见过比那更深情和传神,以至于让人心头唏嘘的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