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奥秘致力为广大影视爱好者提供电视剧电影未完剧情揭秘
你好,请登录

你喝过的最好喝的茶是什么茶?优质

633次浏览| 2022-07-31 00:05:31 更新
来源:互联网
1个回答
满意答案
270 0

擂茶可以说是至今保存的最具原始形态的饮茶方式,也被称为中国茶文化中的“活化石”。在中国客家人分布的福建将乐县、宁化县、泰宁县、广东陆丰市、揭西县、陆河县,湖南、江西和台湾的部分地区都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擂茶文化。

擂茶可以说是“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喜爱的人一天不喝都难受,不习惯的人就觉得难喝吃。客家人素有饮茶的习惯,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擂茶甚至还是其主食之一。无论是婚嫁喜庆、好友来访、家人团聚或是邻里串门,都少不了一场擂茶席。一张张桌子排开来,男女老少围坐一圈,一边是客人喝茶,说古论今、谈笑风生;而另一边是女主人手持擂杖,在擂钵里有节奏地擂动,一派淳朴的客家民俗风情。

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桔皮和盐,有些地方还会加入草药。这里说的茶叶除了茶树的叶子外,还可以是很多野生植物的嫩叶,比如大青叶、山梨叶等等,采摘后洗净、焖煮、发酵、晒干备用。

至于草药和佐料,也会根据四季不同而有变化:

春夏湿热,就会在擂茶中加入新鲜的艾叶、薄荷叶、斑_菜等,有的人家还会加入蜂蜜滋润脾肺;

秋天干燥,擂茶里加入金银花、金盏菊或是白菊花;

冬天寒冷,用开水制茶,再加入肉桂、竹叶椒胡椒或是桂圆;

如果是醒酒,那就加入葛根;

中暑的话加入鱼腥草、陈皮、藿香等;

轻微的发烧不用吃药,在擂茶中加入甘草、白勺、茵陈等等。

客家人过去大多居住在风湿瘴气较重的山林地区,长年翻山越岭劳作,不免日晒雨淋,而擂茶具有兼具药食的保健效果,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消痰化气,而且还具有健脾养胃、强身健体、滋补长寿的功效。遇到平常的伤风感冒,客家人都会灌下两碗热乎乎的擂茶,出一身汗,睡一觉,就舒服多了。

要做擂茶,就要先了解客家人的“擂茶三宝”:

一是口径约1.5尺,内壁有辐射状波纹的陶制擂钵

二是长约2尺,用上等山楂木、油茶树或者山苍子制作的擂棍

三是用竹蔑编制的或铁丝制作的捞滤碎渣的“捞瓢”

现代人为了图方便,经常会用搅拌机代替“擂茶三宝”打茶粉,但是机器制成的汤头口感失色不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同为客家人,因为所处地域的不同,擂茶的制作方法有差异,而叫法也不同。由于原始形态的擂茶是由三种主料研磨而成,所以又叫“三生汤”,后来又演变出“五味汤”、“七宝茶”等等。在海陆丰、潮汕地区擂茶被称为“咸茶”、“菜茶”,在清远、英德被称为“粥茶”。

擂茶通常可以食清茶、加料吃以及做成擂茶拌饭。

食清茶

用沸水冲擂茶直接食用,方便又让人身心舒畅。

加料吃

很多客家人还会在擂茶中加入各种辅料,拌匀了吃,擂茶包容性很强,一份里面加入十几二十种配料是常事。

在客家的祖地石壁,擂茶根据加料的不同还分荤素。荤擂茶会在擂茶中加入猪油、炒好的肉丝、虾仁、鱿鱼丝或小肠、粉干、炒青菜、炒豆子、煎豆腐、香葱等等;而素擂茶会加入素茶油、花生、绿豆、地瓜、芋头、粉干等等,绝对是极品美味。

擂茶拌饭

除了上面的加料吃,很多客家人的传统吃法是在米饭或是熟米(吃起来像爆米花)里拌入擂茶和各种配料;还有一些人则是将茶汤和饭分开来吃。不论哪种方式,少饭、多菜多汤才是吃擂茶的正确姿势。

收到633个赞
最新文章
你喝过的最好喝的茶是什么茶?
你喝过的最好喝的茶是什么茶?
追剧小科普07-31
林先生说电影
林先生说电影
633
怎样泡出茶的清香味?
怎样泡出茶的清香味?
追剧小科普07-31
游戏胖胖君
游戏胖胖君
297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口感滋味?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口感滋味?
追剧小科普07-31
猪病神医
猪病神医
246
你知道难产是一种什么体验吗?
你知道难产是一种什么体验吗?
追剧小科普07-31
难言x游戏解说
难言x游戏解说
247
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是什么?
追剧小科普07-31
长街听风V
长街听风V
220
如果让你用一句古诗来表达“我爱你”,你会怎么说?
如果让你用一句古诗来表达“我爱你”,你会怎么说?
追剧小科普07-31
桔子娱评
桔子娱评
789
《镇魂》的哪一对最让你喜欢?
《镇魂》的哪一对最让你喜欢?
追剧小科普07-31
快乐分享游戏
快乐分享游戏
498
绝版后收藏价值却极高的东西你知道哪些?
绝版后收藏价值却极高的东西你知道哪些?
追剧小科普07-31
我可是王者
我可是王者
989
公虎和母虎哪个厉害?
公虎和母虎哪个厉害?
追剧小科普07-31
新金牌娱乐观察家
新金牌娱乐观察家
680
如何才能辨别出毛峰茶的好坏?
如何才能辨别出毛峰茶的好坏?
追剧小科普07-31
卡卡卡游戏
卡卡卡游戏
800

卡卡卡游戏

还没有个性签名哟
作者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若因此产生任何纠纷作者本人负责,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1999-2013 WWW.YI2.NET All Right Reserved 湘ICP备160204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