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五行山,隗刚(绘)
孙悟空到斗战圣佛之路,起点是五行山,或者说是从做了唐僧徒弟时开始的。
孙悟空刚做唐僧的徒弟,两人之间便爆发了一次激烈的矛盾冲突。事情的起因便是孙悟空打死了眼见喜等六个山贼,师徒两人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孙悟空一怒之下选择了离开,后在东海龙王的劝说下重新返回。在此期间,观音菩萨送给唐僧一顶花帽,并让唐僧诱导孙悟空戴到头上。就这样,这顶花帽便成为了孙悟空头上的金箍。
这道金箍便是孙悟空最终成斗战圣佛的秘密所在。
金箍的第一个作用:保证孙悟空可以强行入轨。孙悟空最大的特点就是天不怕地不怕、自我意识太强。如今虽然被如来执行了五百年徒刑,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以目前的状况让其承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重任,明显还欠火候。如果通过宣传引导、教育感化来转变孙悟空的思想,时间上又来不及,所以只能采取给他戴上金箍这种强有力的措施,让他强行入轨。
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有些粗暴,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正如原著中描述的那样,当孙悟空明白,自己的头疼是因为唐僧念咒造成的,内心极其抵触。口里一边答应唐僧说“不敢了!”一边却心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教:“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当得知此法为观音所授,孙悟空更是十分恼怒:他怎么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他去!”三藏道:“此法既是他授与我,他必然先晓得了。你若寻他,他念起来,你却不是死了?”行者见说得有理,真个不敢动身,只得回心,跪下哀告道:“师父!这是他奈何我的法儿,教我随你西去。我也不去惹他,你也莫当常言,只管念诵。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
金箍的第二个作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西天路上,孙悟空实际上是担任着第一护法的角色。对一切阻碍取经行动的妖魔鬼怪掌握着生杀大权,再加上孙悟空本人超强的个人能力,如果没有有效的制约,滥用职权的行为将会随时发生。
(图)陈惠冠绘《西游记》之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以打死眼见喜等六山贼为例: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绣花针儿,迎风一幌,却是一条铁棒,足有碗来粗细,拿在手中道:“不要走!也让老孙打一棍儿试试手!”唬得这六个贼四散逃走,被他拽开步,团团赶上,一个个尽皆打死。剥了他的衣服,夺了他的盘缠,笑吟吟走将来道:“师父请行,那贼已被老孙剿了。”
三藏道:“你十分撞祸!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这却是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不分皂白,一顿打死?全无一点慈悲好善之心!
唐僧的话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已成为取经团成员之一的孙悟空,行事自然就应该遵循团队的组织原则,不能只凭借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去干。实践无数次的证明,权力一旦失去了制约,别说是还没有成佛的孙悟空,就是成了佛的孙悟空也可能会犯错。
金箍的第三个作用:表明了一种“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态度”。西天路上的降妖除魔不仅仅是为了展现取经团队拥有着以暴制暴的超强能力,更是为了向仙、人各界表明这一团队向伟大事业的一种不懈追求。孙悟空作为团队的核心人物,其个人修炼程度影响着整个战队的实力和形象,所以对孙悟空必须要有着更高的要求。
首先,孙悟空对团队中除唐僧以外其他成员俱有表率作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包括白龙马可以说都是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加入取经团队的,由于都是一种非自觉行为,导致了他们取经的意志在开始时都不够坚定。所以取经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把团队目标变为每个成员的个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规范孙悟空的行为至关重要。
其次,孙悟空的成长经历拥有着极强的典型示范意义。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过去来看,孙悟空所犯的错误最大。如果说猪八戒酒后戏嫦娥、沙僧打破琉璃盏,最多不过是激情犯罪或是过失犯罪,与之相比孙悟空则是一个典型的不良少年,并且五百年徒刑之后不知悔改,行事依然任性。
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最好的结果当然不应当是一棍子打死,而是治病救人。通过教育引导让孙悟空这样的人都进入了佛的序列,充分表明了佛法的广大与普渡众生的决心。
孙悟空的成佛过程如来是这样评价的: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
如来的评价明显过于宏观,并没有提到金箍的作用,最终还是唐僧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原文描述如下:
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作者:千年芝麻狐,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