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得势之后,当即就除掉了少正卯,是因为少正卯是他办私塾时的竞争对手,经常跟他抢学生。这种公报私仇,算是他的一生污点了,很多儒家子弟拼命给他洗白,也抹不去他的这段历史。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也是万世师表,更是被捧为完美无缺的圣人。但是从历史记载来看,他也是只是一个会失败、有私心的正常人,或许这样的孔子才更加真实,更加有人情味儿。
孔子刚开始一心推崇他的治世之道,但是从来没有成功过,各国国君都不肯采纳他的理论,他屡屡碰壁之后,就开始办起私学,招揽弟子门徒,替他传播儒家思想。
而他办私学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办私学的不止他一个人,少正卯也是在当官之余,开创自己的私塾,教授纵横术和成功学。少正卯凭借他的地位和口才,吸引了大量的弟子,被称为“闻人”,也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学术明星。
少正卯开创的学堂,不仅仅吸引了附近的民众,还把孔子的学生都吸引了过去。孔子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之前满满的学堂就剩下寥寥几人,只有像颜回这种学生最忠心,一直踏实的跟着自己,因此他也一直夸赞颜回。
孔子苦苦熬到56岁的时候,终于当上了鲁国的代宰相,大权在握。而他得势之后,就立马以“乱政”的罪名除掉了少正卯。这事儿没头没脑的,孔子也没拿出啥证据,就直接灭了鲁国的大夫少正卯,免不了落人话柄。
这事儿就连孔子的弟子都理解不了,好奇心旺盛的子贡,就壮着胆子去问孔子:“少正卯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乱政了?”孔子的回答是少正卯犯了五恶之罪:“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
意思就是少正卯用心险恶,经常传播歪理邪说,危害治安,所以必须杀掉他来保持社会风气,并且还要他的尸体暴晒3天,让大家看看这种小人的下场。
客观角度来讲,孔子这番大义凌然的言辞背后,不知道藏了多少私心,刚上任就着急慌忙的除掉了昔日的竞争对手,还没有啥真凭实据,属于他的人生污点之一。
少正卯这个人既当官又办私学,而且他又很厉害,他讲的课很能吸引人。甚至就连孔子的学生都跑去他的学堂那里,孔子的学堂几乎都要空了,孔子当然觉得很生气。孔子是以乱政的罪名杀掉他的,说他讲的东西都是邪说,对社会的危害极大。
孔子杀了少正卯以后,说出了他的五条罪责。总的意思是说人有五种罪比偷盗更可恨。他说少正卯五种都占全了,说他是学识渊博的诡辩小人不能不杀。
有一种说法是,孔子和少正卯结怨由来已久,而且是学术上的纷争。他之所以诛杀少正卯,孔子纯属公报私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