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东来无一字,全凭心意下功夫。若要纸上做文章,笔尖蘸干洞庭湖。
这首诗出自佛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其实不止是禅宗,释迦摩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也是未立文字。而所有的佛经,皆是由弟子们在其佛灭度之后,辑录成集,以语录体的形式编辑成书。不过,由于释迦摩尼已经灭度,佛法的结集非常严谨,由过目不忘、多闻第一的阿难上台复述佛陀讲述过的经典,每一字每一句都要经过在坐的五百阿罗汉作证,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证实确是如来所说,才能记录下来。佛教最初经典的结集是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慢慢而成的,四百年间经过四次结集。由最初的只有经藏,律藏,而至三藏十二部的完成,使佛陀的教法流传于世,为有缘者所受持、修行、依止。
古今中外的圣人们似乎都不立文字,儒家圣人孔子一部《论语》传诵千古,也是语录体的形式面世。孔子整理六经,对儒家文化有着巨大的贡献,但他一生述而不作,没有留下亲自撰写的著作,后来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将其平生言论选择编纂成书,这就是《论语》。
道家始祖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他看周朝将衰,便准备归隐,于是骑青牛出关。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不肯放行,乞求老子在归隐之前能够教他点东西,以利益后世。老子留下五千余言,尹喜记录整理成书,历史上中国本土最著名的哲学巨著《道德经》就此问世了。对于《道德经》的成书,尹喜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道德经》以“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内圣外王”之学。汉朝文景二帝以其思想治国,于是就有了君主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道德经》文字优美,文意深奥,言简意赅,包罗万象。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西方圣人也是如此,《圣经》便是耶稣口述,由信徒们历经了四百多年才最后成书的。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伯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也大都是他们弟子们的辑录。
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为什么不立文字?因为他们满腹经纶,无论在什么场合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理论,都不需要打草稿,即兴演讲,即兴说法,妙语连珠,字字珠玑。如果写下文字,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一种限制,其实后人将他们的思想辑录成书,在翻译和传抄过程中,就难免产生错误和曲解。比如现在流行的《道德经》,就已经不是原来的版本了。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释迦牟尼佛,即佛祖,说法四十九年。后释迦佛祖又说,他什么也没说,全是诸佛菩萨所说。而传授给众生,重复以前佛所说经典而已。佛祖把解脱烦恼之道告诉我等,用与不用,学与不学,心性上改与不改。全靠个人实践。与佛法流水相接,至致传承。佛日增辉,光大遗教。自利利人,成就大我。积功累德。与佛无异。最后一定成佛。与佛八十相好,三十二相,十八不共法。等无有异。
当今转世十七世之大宝法王,弥勒佛成佛之后其成佛,号狮子吼佛。修习《解脱成佛经》十佛之内你也能成佛。不闻此经,遥遥无期。驴腹马胎,地狱饿鬼,六道轮回,沉浮不息。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宝山空回。可怜悯哉!
只有大彻大悟,才是不立文字。佛说,吾四十九年,未说一字。如果说孔子耶稣也是不立文字,那是瞎说,根本不知道怎么的道理是(不立)文字。不立,就是究竟真理,没有东西可以成立。文字,就是有所说。不立文字,就是无所说。比如说,立一个真存在,则必有一个妄。若作如此说,则宇宙间,则有二元对立。因为,宇宙间一切现相,是一元之性,所以,立一个真,就是不究竟的了。因为不立,所以,真与妄,本是同一体性。佛说,万法一如,才是没有言说可立的道理啊。
也是因为他们做事的严谨,特别的认真,而不论在什么样的场合下,都会把自己的文化思想都展示出来,所以都依着自己的佛学领悟成就了,博学多才,流传至今。
其实主要还是由于他们博学多才,满腹经纶,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能将自己的观点以及思想向大家展示出来,所以根本不需要打草稿。
最主要的原因他们就是做事情不求任何的回报,也不希望有什么功名利禄,所以他们没有任何的文字,只是靠着自己的心意去做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