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实际很简单,四个字可以完全概括了,尊老爱幼。老,包括年龄比自己大的,辈分高的,级别比自己高的,学问比自己厉害的,等等,都要去尊重,反之,就要爱护帮助。在人心上去判断。比如,现在好多人迷信专家,这就不属于传统文化了,因为传统文化并不惟权威论。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敬畏与和谐。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祖宗,敬畏圣贤。荀子,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礼之本就是敬,卑己而敬人,就是培育人的敬畏之心。
在古代的朝廷中,基本都按照儒家文化进行人才筛选,各个朝代的宗师在前代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但是我们仔细看每一个宗教,文化流派都讲到一个观念——孝道。儒家讲“天地君亲师”撇开天地不谈,亲被排在第四,但君也只是应和当朝统治者的意愿,实际上谁会把皇帝放在比父母还重的位置上。另一句名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讲的同样是孝养父母。
礼别异,乐和同。乐陶冶人的身心,使人的身心和谐,进而家庭和亲,亲族和合,邻里和睦,邦国和谐,天下和平。诸子百家,尽管各家宗旨不同,但无不肯定礼乐的作用,故中国乃有礼仪之邦。
传统文化的根本在于天文,天文抽象出来的根本在于一阴一阳,由此推演天变化之道,旁及万物之道。阐述阴阳是为万物得以生长之机,地为承载万物之根本,地之道,顺天而行,取天之道而成就自己,是自己承载万物,万物之所成,形与气,立于刚柔,与天之道阴阳相应。
春秋先秦年代,现在读诗经,庄子,老子……之说,都仿佛能感到那种中文意境,无声胜有声的文字,做为中国人,不知别的人怎样,读诗经能感动落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