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发酵度。简单来说,发酵度反映了在制作过程中新物质产生的多少,发酵率越高,内含物质转化得越多越彻底,发酵率越低,茶越接近自然状态。比如说,绿茶是直接高温杀青的,茶叶中的物质被直接固定在那个状态不变化了,所以发酵度为零。类似煲汤的过程,发酵度低的茶,滋味鲜甜清爽,汤水清冽,性偏寒,适合上午饮用,有清火明目的功效(苦茶清火);发酵度越高的茶,汤越熬越浓,变得醇厚润滑,性质越温和。所以一般建议下午喝红茶,晚上可以喝一些熟茶。
我最喜欢干泡法方面的茶知识,特别是干泡台(桌)、干泡器具、干泡环境与心境的讲究等等方面的茶知识。喝茶的人,都很敏感。不知不觉湿泡法已经在茶人中渐渐隐去,相比较而言,干泡法成为主流。干泡法一般不使用茶盘,废弃茶水直接倾倒在水盂,而不是茶盘。干泡法不需要淋壶,只需用到足够冲泡茶汤的水量。对水温要求不高的茶,则适宜用干泡法,更能保留茶香茶味。
会做饭的人一定会泡茶,了解食材是你泡好一杯茶的一半。嫩度高的茶,用较低水温,越粗老的茶,用较高水温。出水速度、出水力度、浸泡时间都会影响物质渗出的方式和茶汤的浓度…(这个说来话长,以后单独讲)搞清楚影响茶汤的变量,便能随自己心意去控制一泡茶的滋味了。泡好一杯茶的秘诀是:多泡多思考。
很多人,喝了两杯普洱就巴不得能瘦十斤,好像茶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我想说的是,一杯茶首先是饮料属性,最重要的是你觉得好喝;其次,真的要说功效,真正医学研究上用作药用的浓度是非常高的,日常的饮茶只能是一个日积月累缓慢的过程,每天给自己一杯茶,首先会给你一个相对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归根结底,茶叶是一种食材。就好像一条鱼,可以清蒸、红烧、炖汤还能做刺身(流口水)...一片茶叶通过不同的制作程序形成了不同风味的绿茶、红茶、乌龙茶…又因为不同品种、不同种类的(鲑鱼、金枪鱼、三文鱼)茶树上的叶子本身存在差异,所以形成了各地特色茶。
喝茶不会直接导致钙流失,而是会影响铁的吸收,长期喝茶的人应该考虑适当补些铁或者钙的。不要被误导,说适量饮茶有利于钙的吸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