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即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我们现代人太需要心灵快乐的生活了。于丹教授在这个时侯给我们解读《论语》,无疑是给我们这些在尘世忙碌奔波的人们送来的一碗碗心灵鸡汤。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标榜说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于丹教授对现代人说半部《论语》可修身养性。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用最朴素语言,讲述了两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夫子和人们说过的最简单的道理: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应该自重的。我们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而真正和谐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让世界充满爱,这是《论语》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人人都想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内心的太少。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社会竞争越激烈,越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读于丹说论语,让人领略到的就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正确对待的认知。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理念,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能纠缠在其中,使自己不能自拔,常言道“知足者常乐”,知足的女人是最幸福的,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做个最幸福的女人呢?
即使真的有一部放之四海而皆准,超越时代,超越民族,超越社会阶层的哲学著作,那它的产生,也一定有其背景、有作者写作或口授或后生记录其言行的动机,总之,一定有时代的痕迹。最具时代特征的《论语》,就那么轻松地被她红旗下出生,太平盛世里成长,满脸笑容的于丹,用谈笑风声的语言得出“和谐”的甜言蜜语的心得吗?一部没有推理过程,只有结论;没有分析,只有片言只语,类似佛学禅宗谶语的《论语》,一部在战乱中产生,字里行间都浸渍着忧患意识,在“仁”、“爱”,“中庸”等睿语中,包含着社会危机的信息;在神秘的警句中,暗示着人性与生具来的贪婪、虚伪,阴险、自私等劣根性的“性恶论”的《论语》,中国哲学史上的主流哲学著作,从公元前479年至于今,有多少学术泰斗,为之穷毕生精力,发微探秘,求真原本;对其结论小心求证,得到的收获如沙里淘金。如今,被她在哲学学术领域乳臭未干的于丹,就那么随便地,想当然地得出结论吗?朱熹如在世,一定吃惊得合不拢嘴吧? 毫无疑问,于丹的《论语“心得”》里的“心得”是错误的。
于丹讲的《论语》,大概算是她的论语心得吧,我在电视上还是断断续续看了一部分。她当时还是挺吸引人的,演讲的口才也不错,再不行人家也是北师大的教授啊,她讲的《论语》心得,对传播古代文化,还是起了一定积极作用的。我们不能因为她现在不吃香了,就否定她过去推广国学的作用。《论语》是儒家经典,不到16000字的原文,有多少大家注释,有多少大儒身体力行,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到钱穆的《论语新解》,从林语堂《孔子的智慧》到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于丹的论语心得,当然是显得轻薄并夹带了,她要是不出书,听过也就罢了,书一出,毛病就明显了,儒家经典的宝贝,不是随便一个教书匠就能讲好的啊。
单从于丹对《论语》深入浅出的诠释,通俗易懂,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前些年几乎天天在电视上都能看到于丹的身影,可以说曝光率不亚于现在的TFBoys、鹿晗等。给人感觉就是一个文化学者、大学教授怎么会如此高调?难道她不手持教鞭,教书育人了吗?这与大众传统意识中,老师两袖清风的形象大相径庭。高频次地曝光,说明她背后有个别推手。有消息称,于丹在国外某活动中耍大牌等等。我觉得,只是基于她教师的身份而非全职艺人,别人在透支她一时间段的热度。既然对外身份是大学教授,还是安心待在校园吧。
人言,半部论语治天下。于丹她老人家把整部论语都讲完讲透了还没镇住天下。这不,这个问题的出现难到就是她于丹与论语治天下的效用吗?于丹讲论语没看过,所以就其所讲内容不论,更不背后论人。仅仅就问题而说问题。论语是孔先生及其门徒的言论集册记录。谁讲论语,是谁的一家之言。见仁见智各有所见。孔夫子言,身正不令而从,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于丹讲的论语如何要慢慢的来看从她的多不多喔,禁得起时间考验不,就像问题中说的,于丹好像消失了,这就是这问题的一种答案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丹讲《论语》心得并不是讲的很不好。没有大师的时代吗,后来还有几个人也在电视上讲过论语,我却没有听过,不好评价。对于丹,她既然讲了论语,就应该不断学而时习之,尽量言行一致成为儒家所谓的君子,君子谦谦,重义轻利,见贤思齐。她可能影视方面接触的多了,讲过论语,还没消化,又讲庄子,到处演讲,自然德不胜力,钱倒是多了,但哪有时间学习,哪有功夫修身充电啊。后来被人批评,还是论语学的不够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