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的核心是:自由,平等,进取,博爱。崇尚英雄,光明,喜悦,正义,伟大。中国文化的特点是:重人生,重直觉,重践行,重道德,重和谐。核心是辩证关系的二重性:排斥鹤立鸡群,独立特行;中庸至上,阴阳协调,以和为贵;主张万物万事都有因果,都是变化的,没有绝对的上与下,正与反,黑与白,甚至长于短,方与圆之分。从以上东西方文化的起源和哲学基础,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并由此得出结论:东西方文化的基础是逆向的,对立的差异。
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说起来就是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哲学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的长期形成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到了晚清更是被西方人甩出去几十条大街。虽然也有所醒悟,去照搬了西方人有用的东西,但由于封建体制等原因,最终还是失败了,例如:洋务运动就是这样的例子。因此思维方式的不同,就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富强和穷苦,先进和落后,甚至生死存亡。这些问题随便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是知道的。
西方盛产哲学家,动辄几万字,十几万或者百万字的哲学论文不同,中国很少会就某一个“虚无缥缈”的论题耗费口舌或者笔墨。说“白马非马”的公孙龙算是提出了一个逻辑问题。他的一些哲学命题向人们在认识方面的常识挑战,经他那么一挑战,本来习焉而不察的一些问题引起众人的注视。不过可惜,公孙龙应者寥寥, 最后落得个诡辩家的“美名”。
东方人的思维主要集中在 “阴阳合抱谓之道,阴阳不测谓之神”上。“阴阳”之道虽然解释了“道”的本质,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更加神秘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即,“神”。而西方人虽然没有完全解释清楚“神”,但却认识到了神的作用,而恰恰西方人就是从“神”出发,并将“神”作为指引世间一切的指南,而非中国人的“敬鬼神而远之”。
中国人在道的追求上永远优先于器的追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追求创新的道路上还有一个有限制地创新的概念,那就是研究可以,但是,在确定没有太大的破坏(自然)之前都会谨慎地使用新技术。而西方人没有这个概念,他们创新就是创新,所有新的东西都要拿出来用用再说,有了不好的影响以后再发明新的东西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补救。
东方是太极思维,也就是整体,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西方是阴阳思维,也就是个体,他们是对立的,也就是二分法不是敌人就是朋友,不是天使就是魔鬼,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我们是三分法,对中有错错中有对,也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我们东方文化是以人为本的,得理有时候也要饶人,我们是一个有人情味的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