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三大宗师:金庸、古龙、梁羽生,向来把梁羽生排在第三。相比之下,梁羽生确实没有金庸和古龙那么脑洞奇开,好像没有特别的惊喜,但说金庸深受梁羽生的影响、古龙深受金庸的影响一点不夸张,这并不是媒体揣摩,而是他们自己承认的事实。在梁羽生以前,武侠小说沉寂了好久时间,因为太极拳和白鹤门在澳门比武引起巨大轰动,梁羽生写了一部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大受欢迎,金庸知道以后,才为他的明报销量写武侠的。古龙在他的小说“禊子”说过:他早期看过还珠楼主、白宫羽等人的武侠小说,但对他影响对大的是金庸小说,如果他的枕边有十本金庸小说他只看完九本,那他绝对睡不着。如果把新派武侠小说比作一座山峰,梁羽生不是爬到山峰最高的人,但梁羽生是爬上山峰的开路人;金庸则是顺着路口爬到了顶峰,但没人看见他是是怎么爬的;古龙则是爬往山峰的路程、蜿蜒曲折。
梁羽生是位新派武侠小说家,另辟路径,对后来新武侠影响大。但与前辈还珠,白羽,王度卢,朱贞木等各有所长,并不能以上风之势相压。金庸武侠只是借用武侠范畴,严格说并不是武侠,也不是小说,是集中华近三千年来文化精华与西方文化的合成,而回归中华原生文化为主,是一种思想,不违西方现代文明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金氏小说可以和古今中外小说相比,但别人的武侠就不能。因为范围不一样。当然,金庸小说在武侠小说类比较是最多的,一定用某家与之相较高下,适足以见笑,这不止是萤火与日月争辉的事。
梁羽生是开风气者,他出道比金庸早,成名比金庸早,更早地开创了武侠小说这个门类。但梁羽生为人太过正直,以至于近乎迂腐,小说中人物形象千篇一律,武功也动辄细致入微,很多时候让人看了头大。金庸是发扬光大者,他成就比梁羽生高,当然,这也是站在梁羽生肩膀上取得的成就。文笔更精湛,人物形象更丰满,小说中还融入了历史,文化,宗教等多种元素,把武侠小说推上新高峰。除了剑走偏锋的古龙能从另一个角度跟金庸较量一下,其他人是难以望其项背了。
梁羽生指出写好武侠小说 ,作者只有具备相当的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识,并有相当的艺术手段、古文底子,而且还要懂得中国武术的三招两式,才能期望成功 。 撰写者的创作态度应当端正。他在1977年应新加坡写作人协会的邀情作演讲时,介绍了自己创作武侠小说所作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一时代的历史真实;二是着力塑造人物的性格;三是力求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他对武侠小说的态度仍是明智的、公允的。
梁先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这个是公认的,其中至少有五部是杰作,创造了至少几十个有生命力和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作为小说家,这是他进入文学史的通行证。在语体上融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具备了一定的典雅和风流,让武侠小说成为文人创作而不是坊间故事会。让武侠小说和历史联姻,把戏说历史和武侠风光合为一体,大大地扩展了武侠小说的表现范围和故事魅力,同时也提升了武侠小说的文化品位。
梁羽生对武侠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价值给予明确肯定。他指出,作为一种小说流派,武侠小说无疑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奇异的鲜花,“应当允许武侠小说存在”。 武侠小说必须有武有侠,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达到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却不可以没有侠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