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压岁钱
四川的,我们这边的人在过年前一个月内家家户户会准备年货,比如熏蜡肉,装香肠,蒸黄粑(是一种用老了的笋子叶里面包着糖、糯米、肥肉等混合而成,经过一夜热蒸做成的)。除夕夜大家聚在一起,看看春节晚会,打打麻将,小孩子们就在街上放鞭炮什么的。吃年夜饭时,烧钱纸给死去的人等。(以上所说都是乡下人或住得较为偏僻一点的城里人过年的习俗。)随着社会日益地发展,这些传统正在逐渐消逝,我依然很怀念年少时走家串户,熬夜放鞭炮的愉悦。现在只有悲观的怀念过去了
(江苏扬州) )亲戚,尤其是长辈的,要登门拜年,而且要带上礼品. 朋友可以聚会,最简单的是电话或短信问好. 在广州最过瘾就是“兜”利市(讨利市)。以前没结婚就到处“兜”利市,广州只要没结婚都可以向结了婚的“兜”利市的,哪怕你三、四十岁,只要说句“恭喜发财”就行了,20来的结婚的也得给你。以前我和女友能讨一、两百封呢(利市大小不拘)。
一些有趣的拜年习俗。新女婿拜年,一般在初二。老丈人家是要以新郎礼来接待的。新女婿要坐正位子,即便是老丈人辈分上的,也得打陪。当然了,新女婿是要先磕头的。再有是新媳妇拜年,要一家一家的串,每一家都得磕头,的确是又累又难堪的苦差使。 一般情况下,一个家族的同辈人经常约齐了,再一家一家的走。最后在谁们家落盘,可要看这家的人缘了。
保定,民国前归清苑管辖。这个地方的民俗,基本上又能代表广大的北方地区。但是,就细节上的民俗事象,又有“十里不同俗”的问题。传统的拜年方式,主要是两种:1、直接拜前辈老人。大辈子的人坐在炕上或房中正座,接受晚辈的磕头礼。 一般是一跪一叩首,无论男女,一例如此。
拜祖宗灵位。祖宗灵位一般设在堂屋迎门的神龛里,牌位上写“*门三代宗亲之灵位(或神位)”,并事先在灵位前铺设草席之类,供后代跪拜。来拜年的人磕完头,再到里屋叙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