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时候,坚守心灵需要的只是一种勇气,比如说真话,很简单,但却常常很艰难。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许多烦恼,一直很向往一种超脱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超脱的智者并不少见,但往往都带有一种冷漠,满怀着一腔热血和爱心的赤子则就很少了,至于信仰在这个时代就更稀缺了。爱与信仰是贯穿全书的主题,弥漫在香草山的各个角落,它们其实是同源的,信仰需要的往往也并不主要是智慧(如果把所谓的“聪明”称作“智慧”的话),更需要的是对心灵的坚守,因为“信仰就是毫无所惧地持有对生活的信赖感 ,就是在挚爱与希望受到现实否定时仍然持重挚爱与希望。”(刘小枫语,引自余杰《香草山》),它既使人超越现实,又使人积极地参与生活,“因为信仰也是对那种面临苦难、贫乏、痛苦,自弃而无动于衷的自由感的否定。”(引语同上)让世界充满爱仍然是我们全部的梦想。
《香草山》中可贵的是宁萱的义无返顾。她是优秀的白领,然而她的心灵却没有在庸常的生活中,在利益和金钱的角逐中沙化。为了爱情,她象是俄罗斯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她不是盲目的,在这个功利的世界她依然保有一颗真挚纯洁的心,她是孤独的,在这污浊的世界也只有她可以理解廷生的孤独无助了,他们找到了真爱,幸运而美好,正如她所说:“我想,在这片已经不再蔚蓝不再纯洁的天空下,如果还有一双眼睛与我一同哭泣,那么生活就值得我为之受苦吧”。
之所以会那么深地被这本《香草山》吸引,是因为我的梦里一直有座香草山。当然我也知道,这只是梦中的香草山,属于我的现实的困惑仍然很多很多,梦里的一切往往都很美也很缥缈,而且那也并不是我的香草山。但它至少能够提醒我在现实的琐碎乃至庸常中不要忘记梦里有座香草山,梦中的香草山是那样美。
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精神和心灵的完全契合和相通是很难拥有的,可遇而不可求,即便是相爱的人,但在这梦中的香草山上,宁萱和廷生却拥有了这种只应天上有,不,即使天上也不一定有的爱情,据说这是作者真实爱情的写照,这让我更觉得如在梦中游。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这份清新的喜悦、纯净的快乐中,现实中的一切琐碎阴暗全都仿佛不见了,心中的阴霾也被一点点扫去,生活似乎变得更加生动乃至灿烂起来。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这座梦中的香草山,一次又一次仍能获得那份快乐与欣喜。
刚看一点,草率表达一下感觉:作者自觉才情泛滥,无人理解,郁郁寡欢,借文章意淫,自我吹捧,自己附和,以求内心空缺的填补。说的有点苛刻但感觉确实不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