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元曲是偏向于戏曲故事向的,我们可以通过元曲明白很多道理,但并不会记住元曲。
最关键的是元曲的数量并不像唐诗宋词那样多,就以我为例,我现在知道的元曲就是关汉卿的《窦娥冤》,我相信很多人对于园区的印象也是仅仅知道这部作品而已。
唐诗宋词数量较多,并且朗朗上口,并且能通过唐诗宋词来充分了解当时的文化,所以它的传播度要比元曲高很多。
首先是思想感情上的原因,由于元代散曲的特殊性,元曲无论散曲还是剧曲,都是以隐逸避世思想为主流的,其次是作品数量本来也相对少,元代毕竟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加之元曲作为“非正统”的一种文体,历来受到重视的程度有限,文献散佚情况非常严重,存世的作品数量相比唐诗宋词远远不如,《全元散曲》所存散曲套数小令一共只有四千多,全宋词存词两万,全唐诗存诗则有近五万首。
大唐和大宋都是盛世太平,文人辈出。只有国泰明安,才能创造出众多的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流传千古。
而元朝存世不足百年,元曲虽也有不少经典之作。比如《窦娥冤》,但是元朝战乱、饥荒、老百姓流离失所,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时候,何来创造精神财富?
元朝的汉人地位是最低的,加上生活困苦,更难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了,流传下来的元曲自然也比不上唐诗宋词那么多、那么广。
我觉得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就是缺人啊!跟唐诗宋词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缺人啊!!我估计,教科书编选组里面,很可能一个研究散曲为主要方向的专业学者都没有,自然会影响这种文体的入选教科书,毕竟不是主要研究这个方向的,对于这个文体的熟悉程度和重视程度必然就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大家说起来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但是元曲的传播普及就远不及唐诗宋词之广了。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说,唐诗宋词的文学性更高,有些字词是根本改不了的,这是其魅力所在。而元曲用字用词相对前者来说,就不是太考究了。
从传播性角度来说,唐诗宋词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容易背诵,而元曲大多是要结合戏曲唱的,传播性不高。
从时代背景来说,唐宋是大统一的盛世,而元朝的统治下的百姓流离失所,连饭都吃不饱,更不会去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感觉确实不是一个等级的,你看看唐诗宋词,都特别短小,精悍,文笔绝妙,朗朗上口易于传播。反观元曲呢,字数太多,好像根本没办法做到口口相传,这样一来,传播性就大打折扣了。
单纯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元曲不及唐诗宋词那是肯定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