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工作者仅仅依靠新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来“找灵感”和“写故事”,这样的创作当然是不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有多大的成就。最重要的文艺创作方法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写人间真情、真谛,书世间大爱、大道。当下的中国电影需要温暖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者要用现实主义的精神去观照现实,用正义之光、温暖之光去照亮人民的生活。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电影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写照,都有着时代的烙印。直面当下中国人民的生活现实,不断提高电影创作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此基础上探寻人类精神世界,是中国电影美学当前应当坚持的方向。
电影产业创新,我们急需能够体现现代电影产业品质的作品来有效赢得市场。当前中国电影面临的创新挑战是全方位、整体性的,从电影美学、技术等各方面都要善于借鉴学习一切有益的工业经验和艺术经验,同时也要根据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来创造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的道路,同时为世界电影艺术的进步作出更多贡献。
坚守文化自信是中国电影人自产业化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探寻的目标。广受好评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经典名著的再演绎,《大鱼海棠》也从传统古籍中汲取了养分,这些作品在电影叙事和美学层面呈现出的历史文化内涵,所凸显的正是中国电影所需要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态度。
人都说电影能让人知过去,晓未来,明现在!如果这些都变了那可能就没有意义了,个人觉得应该对过去尽最大限度的还原真实,对未来的世界能大胆的放开想象。对现在能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每个层次每个阶段人的生活实事。
电影创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只有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才能经得起历史检验,才能立之当世而传之后人。中国电影自产业化以来,具备经典品格的作品偏少,缺乏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礼敬是其症结之一。
继续挖掘优秀的有中国特色的电影题材。像《霸王别姬》这样优秀的电影,能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中国特色之一——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