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都是追求美的人。也可以说一般都是精神有洁癖的人,他们善良而敏感,正是因为纯朴善良,所以他们内心十分的丰富而感性,所以它们才能创造出代表纯美意境的诗歌,没有一对发现美的眼光。怎么能够创造出那么美的诗呢,而诗一般是歌颂美的。他们总是在不起眼的地方。能够发现美,他们也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但现实社会是个名利的社会,从来不缺黑暗与污浊,就象人久在厕所不觉其臭,因为他们习惯了。麻木了。以为世界就是这样的。但他们不一样。一个习惯于呼吸新鲜空气的人,怎么受得了厕所的臭气呢,也许他们在追求更美丽的空间。重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没有死。他只是去追求他们的心中的唯美而已。也许那是个维美的世界。
那里才是他们的理想吧!
当我们想到屈原、海子、顾城、茨维塔耶娃的时候,我们似乎感觉诗人是一个自杀率超高的职业。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我们列举出更多的诗人,如济慈、雪莱、拜伦、海涅、波德莱尔、兰波、博尔赫斯、陶渊明、苏轼等等一系列更多的诗人,你也许会发现,在诗人的庞大群体中,自杀的诗人其实只占极少数,而大多数诗人实际上活得不错。同时,我们可以想到一些其他职业自杀的人物,如哲学家魏宁格、恩培多克勒,文学家如海明威和杰克·伦敦,科学家如图灵等等。因此,是否诗人就是一个自杀率高的职业,这一点是值得怀疑的。
作家和诗人的感情是细腻而且敏感的,同样又是孤寂的,平常人很难去理解他们的行为与思想,而他们在艺术、文学上获得的成就又是很多人羡慕与向往的。很多诗人被认为精神有问题,也许有那么一部分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更多的原因是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与身边的人不一样,就像那大海里孤零零的小岛与世隔绝,同样也鲜有人愿意参观。
我经过长期心理学和命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只要占据了以下三大心理特点,往往就很容易内心痛苦纠结不能自拔,命运波折直至最终走向自杀。不满足于现状,总是过于要求事物本来面目。常常因为无止境地追求和过分要求,结果导致破败。这种特点的人往往比较容易叛逆,不守常规。有时还时常有些吹毛求疵的特性。
他们只能长时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许他们看待世人,对世人才是最不理解的。当一个人的人生没有了乐趣、没有了追求、没有了朋友、没有了很多很多,活着的每一天反而是一种煎熬,这种煎熬又有多少人不被逼疯,又有多少人不选择死来解脱自己。世人皆醉我独醒!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
因为很可能点开这个问题的年轻文学爱好者会属于这种情况。在海子之后,好几个年轻诗人步其后尘,并且在写作上明显受其风格影响,以海子再世自诩。我只想告诫一句:海子只有一个,他的成就和觉悟有他自己的神秘主义信仰作为后盾,也有那个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幻象作为背景。






